汽車制動系統本來就不是設計為對等的!
制動系統設計的輸入條件 整車基本引數見表
零部件主要引數見表
零部件主要引數 制動系統設計計算
1.地面對前、後車輪的法向反作用力 地面對前、後車輪的法向反作用力如圖1所示。 圖1 制動工況受力簡圖 由圖1,對後輪接地點取力矩得: 式中: FZ1(N):地面對前輪的法向反作用力;G(N):汽車重力;b(m):汽車質心至後軸中心線的水平距離;m(kg):汽車質量;hg(m):汽車質心高度;L(m):軸距; (m/s2):汽車減速度。 對前輪接地點取力矩,得: 式中:FZ2(N):地面對後輪的法向反作用力;a(m):汽車質心至前軸中心線的距離。
2.理想前後制動力分配 在附著係數為ψ的路面上,前、後車輪同步抱死的條件是:前、後輪制動器制動力之和等於汽車的地面附著力;並且前、後輪制動器制動力Fm1、Fm2分別等於各自的附著力。
這是一般汽車做制動匹配的過程,同時滿足空載和滿載兩種條件下前後輪的制動過程平衡。這樣計算出的所需制動力幾乎沒有前後軸一致的,所以說制動力不存在所謂對等的情況。如果硬性做出前後軸制動力50:50,肯定有一根軸的制動力過強,而另一根軸不足,制動過程不均衡,整車不是低頭嚴重就是後輪提前抱死甩尾!
汽車制動系統本來就不是設計為對等的!
制動系統設計的輸入條件 整車基本引數見表
零部件主要引數見表
零部件主要引數 制動系統設計計算
1.地面對前、後車輪的法向反作用力 地面對前、後車輪的法向反作用力如圖1所示。 圖1 制動工況受力簡圖 由圖1,對後輪接地點取力矩得: 式中: FZ1(N):地面對前輪的法向反作用力;G(N):汽車重力;b(m):汽車質心至後軸中心線的水平距離;m(kg):汽車質量;hg(m):汽車質心高度;L(m):軸距; (m/s2):汽車減速度。 對前輪接地點取力矩,得: 式中:FZ2(N):地面對後輪的法向反作用力;a(m):汽車質心至前軸中心線的距離。
2.理想前後制動力分配 在附著係數為ψ的路面上,前、後車輪同步抱死的條件是:前、後輪制動器制動力之和等於汽車的地面附著力;並且前、後輪制動器制動力Fm1、Fm2分別等於各自的附著力。
這是一般汽車做制動匹配的過程,同時滿足空載和滿載兩種條件下前後輪的制動過程平衡。這樣計算出的所需制動力幾乎沒有前後軸一致的,所以說制動力不存在所謂對等的情況。如果硬性做出前後軸制動力50:50,肯定有一根軸的制動力過強,而另一根軸不足,制動過程不均衡,整車不是低頭嚴重就是後輪提前抱死甩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