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吃愛瓜西

    歷來,中原政權的頭號威脅都是北方遊牧民族,從汗文帝時期起就在代國(今山西北部,內蒙中部地區)屯兵禦敵,戰時為兵,閒時務農。也將有罪之人充軍,這幾乎就是最早的流放了(不過好歹還能當兵)往後歷代王朝都延習這一做法,不過並不都是充軍,起初即使不是充軍也是這這些偏遠貧瘠之地從是生產活動,再往後就是窮山惡水任其自生自滅了。

  • 2 # 觀外視角

    我國古代統治者為什麼不把罪犯流放到雲貴地區呢?

    一、統治中心在北

    1、大部分時期我國古代統治者的統治重心心在北方,對雲貴地區的控制比較薄弱。

    2、在我國古代稱呼雲貴地區的人為南夷,對西南地區時統時分,政治統治不穩定。所以,自然不考慮西南地區作為流放之地。

    二、雲貴地區的特殊性

    另一方面,雲貴地區自古以來幾乎都是由中央封號、番屬之王所真正統治。相對於中央而言,獨立性比較強,受中央束縛較弱。

    直到清朝,透過“改土歸流”等政策,對雲貴地區的控制不斷加強,才得以真正控制。

    三、流放的目的性

    古代流放不僅要求距離偏遠,更要求流放之地要落後、困苦。北方邊境一般都是戰亂比較頻繁,因此,處於定刑的目的,大多都是選擇北邊邊境等偏遠地區。有時到達目的地後還要服一定的勞役。

  • 3 # 五月琴絃

    犯人說說古代除了罪大惡極被滿門抄斬外就剩流放了,當時只要罪不致死都會被充軍或援疆說的是離原住地很遠要上幾個月或更久有的路上就死亡,古代不用關送達也不可能回來如今沒了流放有死牢在沙漠深處就算逃也逃不岀!對古代來講雲貴屬邊陲地帶離中原很遠又是少數民族居住地遷內陸很多不願去,也只能流放上每年都不少這也是一種團結表現,可能歷代為民族融合做出的努力吧!

  • 4 # 二十九生君

    古代的流放意思是一種刑罰,將罪犯放逐到邊遠地區進行懲罰的一種方式,它的主要功能是將犯人押解到荒僻或者遠離鄉土的地方,以對案犯進行懲治。流放刑罰在我國起源很早,並且沿用歷史悠久,從遠古流放之刑出現,到清末被廢除,歷經了幾千年。

    古代也將犯人流放到雲貴地區,但不是首選之地,古代的流放之地主要有:

    1.房縣(今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南臨神農架林區)

    2.海南島(主要是崖州)

    3.豐州(今福建省南安市東部,與泉州市接壤)

    4.伊犁(今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5.嶺南(今兩廣一帶)

    為什麼古代不把雲貴地區做為首選之地呢?大致原因有三點:

    一.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大家知道雲貴地區處於大西南,多江河,且水流湍急,多高山,且險峻。時常有虎狼出沒,古代流放的犯人都戴有手鐐,枷鎖,而且犯人自己的東西得自個隨身攜帶,翻山越嶺,涉水淌河,多有不便;再說環境惡劣,一路上幾乎沒有客棧飯館,吃飯住宿都不能保證;再者路上犯人生病,按時間不能到達,押解的公差自然就不能按時返回,這是會被問罪的。

    二.不利於統治,雲貴地區由於特殊的地理、氣候因素,被流放的犯人大多都是名門望族和商家巨賈,他們有錢有勢,在原籍都有一定的威信,如果朝廷把這些人流放到太偏僻的地方,這些人時間長了就會聚集起來,形成一股勢力,對統治階級造成威脅。

    三.不利於發展經濟,雲貴地區處於高原,山地丘陵居多,氣候變化多樣,不利於農業生產,流放的犯人要幹苦役,如果連肚子都填不飽,更不用說發展其它產業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寫過哪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