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官破曉
-
2 # 清音悠韻1
“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源於南宋朱熹之後的一個叫林駧的人所撰《古今源流至論》前集卷八《儒吏》所記:“趙普,一代勳臣也,東征西討,無不如意,求其所學,自《論語》之外無餘業。”中的小注, “趙普曰:《論語》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此典故又見林駧同代的羅大經,在其所撰《鶴林玉露》中有這樣的記載:“杜少陵詩云:‘小兒學問止《論語》,大兒結束隨商賈。’蓋以《論語》為兒童之書也。趙普再相,人言普山東人,所讀者止《論語》……太宗嘗以此語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從此二人的載說裡,並沒有直接記述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真正把“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廣播起來的應該發生在元代,始自於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高文秀所著《好酒遇上皇》的雜劇曲文中的第三折,有這樣一句話:“每決大事,啟文觀書,乃《論語》也,此時稱小官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據後世史學家考證的趙普史籍中,並沒有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確切史載,也就是說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很有可能是以訛傳訛並不真實,並沒有可信的史實和相關史料來佐證,很可能是宋代儒家學派鼓譟與發揚者的精心杜撰和極力宣揚所致。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儒家學派的精心編輯和大力宣傳下,醞釀出來的。假借北宋丞相趙普的功績來宣揚儒家學說。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在北宋時期並沒有出現,(在趙普生前,整個北宋,一直到南宋朱熹生前,即1200年,都還沒有出籠。)在朱熹將《論語》和《孟子》、《大學》、《中庸》稱作《四書》,列入儒家經典的二、三十年後,才有人提出此說。這個人叫做林駧(dòng)(具體生卒年未詳),所撰《古今源流至論》前集卷八《儒吏》所記:"趙普,一代勳臣也,東征西討,無不如意,求其所學,自《論語》之外無餘業。“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是在元朝流傳開來的,當時處於蒙古的統治下,對儒學和儒生表示了極大的輕蔑,所謂"九儒十丐",即儒生被稱為"老九"的說法即由此發端。其地位與乞丐不相上下,連自己的生計問題都難以解決的"滿腹經綸"的儒生,何談什麼治理天下?
為了宣揚儒學,儒家代表就醞釀出“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