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咪和麵包
-
2 # 9481222151588
農曆十月初一給逝去的祖輩送寒衣是老風俗了,兒時跟著老人去上墳。帶上燒紙和用彩紙剪的上衣褲子在祖輩的墳燒過,過去的陰影在不斷的憶回過往。
-
3 # 世俗凡塵
農曆十月初一,老百姓稱之謂“十月朝”、“祭祖節”,也叫冥陰節,寒衣節。是祭奠已故親人的日子,意思就是農曆十月份了,天冷了,要給已故親人送禦寒的衣服。
十月初一祭祖節與春季的清明節和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
十月初一祭祖節,是人們擔心已故親人在陰朝地府挨冷受凍,人們要上墳焚燒五色紙,為其送去禦寒的衣物,並連帶給孤魂野鬼送溫暖。寒衣節,寄託著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死者的悲憫。
農曆十月初一祭祖節、送寒衣節風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孟姜女哭長城之說演變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大修長城,新婚不久的孟姜女老公範杞梁被抓壯丁去修長城,北國天寒地凍,孟姜女帶著棉衣去找老公,她哪裡知道老公在何處?只知道修長城在北方。她日夜兼程,乾糧吃完了,淚水流乾了,沿街乞討趕在農曆十月初一到了長城,可是眼前除了修好的長城就是荒草中累累的白骨,哪有半個人影?此情此景,可憐的孟姜女心灰意冷,自己的丈夫十有八九已經死了,她癱坐在地,對著長城大哭起來,她的哭聲感天動地,竟把長城哭倒了一大段,哭倒的長城中,赫然有成堆的白骨,孟姜女認定,自己丈夫的屍首就在這些白骨中,孟姜女就把給丈夫帶的棉衣焚燒了祭奠丈夫。
還有一種說法是“十月一,燒寒衣”起源於東漢時期,與我國四大發明其一的造紙發明人——蔡倫有關。
歷史浩瀚無垠,能傳承下來的肯定有它不可淹沒的生命力。
-
4 # 1小風車1
十月一給逝者送寒衣,在我們老家是家家戶戶很重視的一件事,如果有人不去的話,就認為你不孝敬,不懂事。我們老家人認為逝者是在另一個世界生活,每年十月是氣溫轉冷的時候,也需要關照,所以積極的送上紙衣,棉帽,鞋子等用品。這個節日叫冥節。這一天,當地的人很忌諱,是鬼的節日,在世的人不能訂婚,買衣服,辦喜事,認為不吉祥。
-
5 # 天順祥殯葬
寒衣節在每年的十月一(陰曆),又稱“十月潮”、“祭祖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寒衣節在北方比較流行,尤其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諸如北京、洛陽、西安、開封等城市更為盛行。人們在這一天會祭祖、緬懷先人。因為十月份天氣開始轉冷,祭祖時燒些紙錢和寒衣,以免故去的親人在另一個世界凍著,因此人們成這個節日為送寒衣。
寒衣節的由來
寒衣節的由來比較多,諸如由先秦的迎冬禮儀脫胎而來,朱元璋“授衣”的傳說,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商人促銷技倆,以及江蘇的“紅豆飯”傳說等,這裡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比較可靠的由來:據《禮記•月令》記載:農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這一天,天子率領王公大臣到北郊舉行迎冬的大禮,在返回的路上,決定獎賞為國捐軀的英雄。那麼已經逝去的人怎麼領獎賞呢,於是就想起了為他們“送寒衣”,這個方式後逐漸演變為為逝者送寒衣的習俗。不過這種說法只停留在推論上,並沒有可靠的文字記載。關於民間十月一“燒獻”的記載,最早見於宋朝文人的記述中,因此有人推論,寒衣節的行程不會早於宋代。
寒衣節的習俗
寒衣節送寒衣這是眾人皆知的習俗,因為時令到了農曆十月一之後,天氣會逐漸變冷,人們不僅要為自己準備過冬的衣服,也要為過世的親人準備寒衣。在十月一這一天,家中的婦女要把準備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子女,丈夫穿上。如果十月一這天比較暖和,家人也要象徵性地試穿一下,以圖個吉利。
除了為逝者送寒衣外,家裡還要整理火爐、修理煙囪等,以備過冬使用,確保天寒地凍時能夠順利取暖。
後來,有些地方不再燒寒衣,而是改成“燒包袱”,也即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這就是後來流星的燒包袱(有寒衣之名,無寒衣之實),後來人們更多的是燒黃燒紙(紙錢),因為陰世的人有了錢,可以買任何想要的東西,這跟現實中人們崇尚金錢的觀念雷同。
寒衣節祭祖時間
民間有“早清明、晚十月一”的習俗,關於晚十月一,民間有這樣的傳說:說是清明節這天,陰曹地府是收鬼的日子;十月一這天,陰曹地府是放鬼的日子。十月一當日鬼才被放出來,因此,如果十月一提前祭祖,先人就收不到子孫送的寒衣,天冷的時候就會挨餓受凍,因此北方多數人會在十月一過後燒紙錢,認為這樣先輩才能收到兒孫的“孝敬”。
晚十一,晚幾天好
關於十月一的晚,大概有這幾種理解方式:
其一、清明節上墳的最佳時間是上午07:00-15:00之間;那麼十月一上墳要在日落以後,正因為如此,十月一當天晚上燒紙緬懷親人的人比較多。
其二、除了早上晚上的理解,部分地區民眾還這樣認為:既然清明節可以提前一到兩週,那麼十月一也可以推遲一到兩週,也即十月一過後的兩週內,都是適合緬懷祭祖的。
最後、就是推遲一個月左右了。在很多地區,老人進入冬天后,身體抵抗力會減弱。因此過了陰曆十月一,死去的老人就開始多起來。民間有“男死死一個,女死死一窩”的俗語。因此趕在十月、十一月去世的老人,子女祭奠時,多會把十月一和老人的祭日放到一起進行祭奠,依照這樣的推理,“送寒衣”推遲一個月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
結束語:俗語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習俗不同,祭祖的時間也不相同。寒衣節祭祖日期的選擇,個人認為還是以當地習俗為準比較好。
回覆列表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還有下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農曆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農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我國山西,魯西南一帶,南京等多地都有送寒衣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