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鯤

    我國古代的史書,在編撰過程中,除了要“為尊者諱”,還要“為尊者尊”,像題幹所述這種情況就是“為尊者尊”的一個典型例子。

    “太祖”是曹丕稱帝以後追尊給乃父曹操的廟號,在曹操生前自然是不可能被別人喚做“太祖”的,只有在其死後才會被本朝之人(魏朝人)喚做“本朝太祖武皇帝”,或者被改朝換代之後的後人稱作“魏太祖”與“魏武帝”。

    陳壽撰寫《三國志》成書於西晉,其中的《魏書》與曹魏官修王沈版《魏書》、魏臣魚豢私撰的《魏略》是有一定的參考與繼承關係的。王沈與魚豢作為魏朝人稱呼本朝太祖,自然是必須用“廟號”以示尊崇咯,陳壽受他們的影響,便是原因之一。

    當然,您可能會說,陳壽參考是參考了,可畢竟陳壽寫書的時候是晉臣,哪裡還用給前朝君主上尊號呢?原因有二:

    其一,陳壽不僅做過晉臣,而且還做過漢臣與魏臣,曾經的君主也是君主,否則怎麼能算忠心呢?所以呵,陳壽修史在行文之時,便在曹操、劉備、劉禪各自本紀或本傳中,稱其為太祖、先主、後主,在曹丕、曹睿等曹氏君主本紀中稱其為“帝”,獨獨在孫權及其他東吳君主本傳中,稱其本名:權、休、皓。甚至連在《三國志》中還談不上稱帝的司馬懿父子,都稱其為宣王、景王、文王等諡號。

    其二,魏晉之間雖然經歷了改朝換代,是兩個王朝,但西晉的正統好歹也是直接從曹魏君主手上透過各種脅迫走了個禪讓程式,最終形式合法地繼承下來的,往遠了說,還可以往東漢王朝身上靠。曹魏皇室在他西晉,好歹也算個“二王三恪”,需要按照國賓之禮對待的,所以陳壽這樣在《三國志·魏書·武帝操本紀》中稱呼曹操為太祖,倒也不是不可以,人家這是符合周禮要求的2333。

    綜上,一共有這麼三個原因可以解釋,陳壽為什麼在曹操本紀的很多地方稱呼曹操為“太祖”,當然了,陳壽在《三國志》全文中需要“說曹操”的地方,稱呼曹操用得最多的方式,或許不僅僅是“太祖”二字,還有可能是“公”或者“曹公”這個模稜兩可的稱謂,不信你可以翻翻《武帝操本紀》曹操迎接漢獻帝以後的部分以及曹操在吳蜀“小夥伴”本傳裡出現時的部分。

    之所以吳蜀“小夥伴”本傳裡(比如玄德公)稱呼曹操為“公”,是因為,人家吳蜀人物做傳主了,那就是人家傳主的主場,你在人家吳蜀傳主本傳裡面稱呼曹操為太祖,那不就顯得人家是魏臣了嗎?顯然不符合割據分裂的實際,但是這個時候還是得尊重曹操啊,怎麼辦呢?那就用“公”唄,明公、魏公、曹公都顯得很尊敬嘛,而且也不喧賓奪主喲233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中,該不該指出領導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