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鈺方G313413519
-
2 # 溝通分析師海燕說說
參與社交不迎合,不委屈。不參與社交不內疚,不焦慮。
靈活彈性的面對生活情境,既尊重自己,同時也尊重他人和當下的情形。
-
3 # 欣然心語2020
我的看法如下:
1、能合群也能獨處,且享受獨處;
2、接納自己的過去、內心的陰暗面和能修復自己的創傷,而且對未來不焦慮;
3、三通:內心沒有情緒垃圾、每天排便暢通、睡眠質量好(哪怕遲一點睡);
4、大部分時間心態積極樂觀,包容自己犯錯和想錯但能調整自己。
我想就是這樣了,因為我就是用這種心態活著,雖然很平凡但我感到很幸福(^-^)
其實心理本身就是一種很抽象的事物 它並不能用絕對的健康與不健康來定義 ,只要一個人的行為在一個合乎我們日常所認知並且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的範圍內, 那麼他的這些行為反饋給外界即除他以外周圍的人和事的資訊就是——這個人是正常的 。 這種正常是我們大部分人眼中定義的那些所謂沒有附帶任何具有過度偏激和極端主義性格色彩的正常 它不會對外界的社會產生任何干擾和破壞性的影響
但是當一個人的心理在經過極度的個性化裝飾之後 即它的行為由心理映射出來的一種不合乎日常的特立獨行 這會對外界的人造成一種異樣感 難道要定義這種心理為不健康嗎? 當然 並不是所有的心理活動都會有與之相對應的行為產生 上面說的只是些能被除心理活動產生者以外的人察覺到的情況
我們眼中所謂的健康心理往往與樂觀、自信、堅強等等太多充滿正能量的詞語聯絡起來的沒錯 如果一個人的心理與此類標籤相關 那麼他的確可以影響甚至感化周圍的人對待生活的態度變得更為積極和樂觀 對於周圍的人和事來說 這種心理往往回起到積極的作用和效果 因為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的同時把社會這個大環境放了進去 就其脫離社會因素的個體本身脫來說 心理的健康與不健康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它是一種對外界的認知以及自身產生的感知和反饋的一種綜合更是一種只有個體自身能感受到的一種抽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