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親愛的六寶
-
2 # 愛點頭的螞蟻
小孩子肯定有自尊,哪怕是幾個月大的孩子,當看到大人面無表情或者臉色比較嚴肅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對你笑了。更大一點的孩子更不必說了,尤其是當眾被家長批評的時候,有的孩子叛逆心大的話,可能會和父母對著幹,父母越是喜歡他們這樣,他們偏偏要那樣做。因此,一些講究教育方法的家長或者老師,可能不會當眾批評孩子,他們會選擇合適的方式或者合適的地方,對他們進行教育,這樣的話,有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效果。不要簡單地把孩子只當作孩子,他們想成年人一樣,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有他們的想法和生存方式,大人能做的,就是慢慢引導他們,同時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
-
3 # 絕對愛你
有啊。越是內向性格的人,自尊心越強,因為他們心裡都渴望別人誇獎自己,都喜歡讚美聲,反而,容不得別人的數落,別人指責一點,都會受不了而傷心。
-
4 # 大瀟小茉兒媽
孩子是有自尊的,長期受責罵、欺負、漫罵等,都會使孩子產生自卑、抑鬱,不安等情緒。最後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叛逆行為。所以和孩子交流時要注意方式方法。
-
5 # 芃芃和梵梵
當然有。尤其現在的孩子們,學習知識早、理解能力強、接受到的資訊也多,自我意識的覺醒更早,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有了自尊心。
但是不同的孩子自尊心的強烈程度是不同的。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得不到別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孩子們在自尊心這件事情上的不同態度和表現,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相互影響和作用。
父母的這四種行為,都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從而讓孩子更加敏感,自尊心變得強烈
1.總把孩子說的話不當一回事兒。這是很多家長的通病,覺得孩子還小,很好呼弄,常常敷衍孩子。
2.經常把孩子和其他人比較。這在生活中,特別常見。做為在比較中長大的一袋,家長會在不自覺中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孩子進行比較,這是非常打擊孩子自尊心的行為。
3.從沒想過徵求孩子的意見。這類家長與第一類家長一樣,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所以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在處理問題時,也從來不尊重孩子的意見。
4.在眾人面前議論孩子的隱私。不少家長,會把孩子的糗事當成笑話宣揚,殊不知,這種行為在無形中,將孩子的隱私暴露在了大眾中,讓孩子羞愧難當。部分家長髮現孩子羞愧後,不但不道歉,還會笑話說,你看,他還知道害羞。
生活中,我們是家長,但不能因此而不尊重孩子。維護孩子的自尊,需要從小細節著手,將孩子當成獨立的個人,幫助他形成健康獨立的人格。
-
6 # candyJJ
有的,小孩子都不喜歡家長說他罵他打他,一般小孩子都喜歡家長陪它玩,帶它出去玩比較開心,家長應該多陪伴一下孩子
-
7 # 育兒小當家KING
人生來對這個世界就有好奇心,有探知未知世界的慾望和勇氣,並渴望融入這個世界,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認可,從而激發自我意識,也就是自尊心理,小孩同樣也是這樣的。
所以,家長和孩子的交流沒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來進行。
平等和尊重是家長和孩子交流的前提,孩子也是需要被尊重的。和孩子交流需要平等交流, 不能粗暴地命令孩子。凡事多和孩子溝通, 而不是去和孩子談判。
-
8 # 阿喵自以為是隻貓
作為一個母親,我覺得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問的十分具有代表性,很多媽媽會覺得寶寶太小,其實不具備太多思考的能力和情感,其實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出生之後,嬰兒就開始逐漸具備各種情感,當然也包括“自尊”。不知道題主指的小孩子是多大,我們姑且以小寶寶的年紀來說明這個問題。
所謂的記事比大人想象的要早成年人在回憶過去的時候,其實很難回憶起3歲之前的事情,所以很多家長會想當然的覺得孩子3週歲以前的事情都不會記得,其實不然。所謂記憶,分為深刻記憶和碎片記憶。舉個例子,我們經常遇到某件事情的時候會覺得似曾相識,有種說法這是由於碎片記憶+夢境導致的。3歲以前的記憶並沒有完全消失,而是以零碎片段的形成伴隨我們的一生。
小孩子如果受到了不尊重的對待,雖然反應可能與三觀健全的成年人不同,但無疑對於他們也是非常大的打擊和傷害。很多孩子在童年時期經歷的陰影造成成年後性格上的缺陷,這種負面影響是持久且不可逆的。
自尊,讓孩子成長的更快父母和周圍環境的引導下,小孩子很快具有了一些事物上自己的判斷,類似:善惡,美醜,悲喜等等。此時如果孩子被責罵和羞辱,他完全能感受到和成年人一樣的難堪和痛苦。區別是小孩子容易被很多東西轉移注意力,所以他們往往不會“記仇”,但並不代表他們忘記了。下一次相同的境遇出現時,那種感覺還會再次襲來。
因為自尊的產生,他們需要認同感,所以給予孩子多多的鼓勵是讓他們成長的最好方式。如果他做的足夠好,請不要吝嗇你的誇獎。如果他做的不夠好,也請循循善誘的引導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不要過多的評價孩子的外貌和智力,主觀意識上過分的誇張和打擊都會不利於孩子的未來發展。
像大人一樣對待孩子很多家長喜歡說:他還是個孩子。其實沒有小孩子會喜歡被當作小孩子。所以讓他們學會自尊,自立的方法就是:像對待大人一樣對待你的孩子。建立獎懲分明的家庭規則,把成年人世界的法則適當的帶進親子教育。
綜上所述,孩子不是溫室裡的花朵,但是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還需要做父母的為其遮風避雨。毫無疑問他們是有自尊有豐富情感的小可愛,所以親子教育中家長要多花心思去溝通和理解他們。
-
9 # 檸檬樹錦繡
小孩子不但有自尊心,而且比成人更強烈,受到打擊後的傷害也更大。
弗洛伊德曾說過,“一個人童年時期的經歷雖然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逐漸被淡忘,但卻會潛藏於潛意識中,對人的一生產生持久的影響力。“ 因此,童年經歷過不幸或者在壓抑環境中長大的人更容易產生自卑感。一個長期被打擊、忽視的孩子,是很難建立自尊認知的。因為他感受不到被尊重,也很難學會尊重別人。
所以又有人說,“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可以隨意對待。等到習慣養成了性格,再糾正就遲了。而在當今的這個社會里,一個自尊自愛、健康、陽光的心態往往比才華更受人青睞。
回覆列表
當然有了,要不然怎麼會出現那麼多不好的案例呢?相信你小時候也有吧,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都需要被尊重,隊小孩子要更加尊重,做到跟他是朋友,相互尊重這一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