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春之
-
2 # Angela樾
小學一二年級上的琉璃廠小學,還記得是前中後三個院子,中院有個紅色二層木樓,和現在師大附中門口那個很像,就是沒那麼多房間~院子裡有乒乓球檯子,有不鏽鋼杆子,後院是學校的三產,忘記起玻璃廠還是什麼了~每到放假前院就改成小旅館,讓我印象深刻~
二年級第二學期之後轉學到虎坊橋小學,就是現在虎坊橋地鐵站東北出口的東側停車場,教學樓現在還在,曾經被徵用為地鐵專案部~院子很小,幾乎沒有什麼操場~東側有個平房,是我們的音樂教室和音樂歷史教研室~後來據說學校變成民辦校了~
兩個學校都在後來學校合併改革中被撤併了~虎坊橋小學沒有了,琉璃廠小學被合併到了實驗一小~
-
3 # 美人Lucas
還記得小學和中學時候學校的樣子,多數是木頭房子和平房,窗戶不大但格子很小,兩個人一張桌,一條板凳,桌上很多小刀刻痕,有的沒有暖氣,取暖就用鐵爐子,由班級裡得男生輪流生火。操場都是土地,下雨天粘的教室裡都是泥,女孩玩跳皮筋,男孩玩丟沙包,課外書是小人書,穿著有補丁的衣服,揹著單肩的軍用書包,如果有頂軍帽戴就是很時尚的事……
但是,那時候我們那裡有一個人去城市讀大學,也瞭解到那時候大學的校園的樣子:
1.上大學還是免學費的,每學期只交書雜費共200多元,生活困難的學生學校有提供助學金(30元/月)、獎學金(600元/年)!還有免息貸款(600元/年)!我貸了四年的款共2400元(每月供給),後來由工作單位先一次性還給學校,再在工資中逐月扣除!當時利息很高(12%),所以學校也要付出不少利息的!
2.飯票也是學校配給的,每月學校給每位學生36斤糧票,一斤糧票再加0.4元就可在飯堂換一斤飯票,女生經常吃不完36斤糧票也可賣給大吃的男生!飯票與菜票是分開的(錢不是萬能的呵)!肉每份是0.5元左右,所以每餐有2塊錢已經可以吃得不錯了!一般每個月200元已夠“吃喝玩樂”了!
3.那時沒有網路!看電影是最大的娛樂節目,星期六晚上學校會在足球場放電影,但通常不好看!學校旁邊還有一個露天電影院,門票一塊錢可看兩部大片,其所放電影通常很合適大學生口味,有的同學有時晚晚到場,結果作業完成不了,就在上課時抄別人的!
4.那時的學生宿舍管理很嚴格,決不能在外面租房住!晚上十一點半學生宿舍樓就要關門關電!有的太晚回來就只能跳圍牆進來!如果被學校捉到就要通報批評!
5.當年物價:坐公共汽車0.2元,一包快食麵0.5元,一個熟雞蛋0.5元,玻璃餅裝豆奶0.5元,動物園門票5元(現在20元)。
總之,現在想起來,小時候的學校很簡陋,老師也穿得非常的樸素,學校裡面的老師和學生都來自本地,所以大家都非常的熟悉,老師也經常串門進行家訪,那時候的老師對學生都管教的非常的嚴格。一句話,小時候學校的樣子,真的是滿滿的回憶!
-
4 # 我眾裡尋你千百度
在我腦海裡曾經的小學校區雖然不是那麼的高大上但自己依舊記得特別特別清晰明朗,一扇紅色鋼管制作的大門曾經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美好的回憶,早上上學去的早的小夥伴遇到大門沒開啟的時候就透過大門的空隙鑽進去,偶爾會出現腦袋卡里面身體卡住動彈不了的,再就是每逢暑假寒假老師提倡我們輪流去看守學校,防止有人隨意進入校區破壞裡面的公共設施,同時還要把值班的這幾天的所見所聞記錄在案,大多數的時間就是傻傻的蹲坐在大門口充當守護神的職責,現在想想倒是挺可笑的。
學校在我們一生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中的一草一木無不牽動我們的情思。
學習的地方不僅僅是學校,人生處處是學校。
-
5 # 冷漠238697350
破舊的草屋,破舊的板凳。老師一邊編竹筐一邊看著我們寫作業。手裡的鉛筆頭漏不出掌心,文具盒是藥鋪裡打針剩下的紙盒子,揹著媽媽縫的布書包。每天都盼著啥時候到星期六,可以去水庫洗澡摸魚。那時候沒有漢堡,沒有牛奶……只有地瓜煎餅,地瓜粥……可那時候我們一點都沒覺得苦。
-
6 # 一飛哥家的老徐
每次回老家都還會去兒時的小學看看,雖然已今非昔比,但多少還有當年的影子,記得是三年級時一起栽種的松樹苗,如今已是高過房頂的大樹,畢業時那個立志當數學家的小孩兒已經在他鄉變成了中年大叔,工作普普通通,生活卻幸福美滿,兒子數學成績也很好,但他遠沒有當初的我有志向,兒子大了想當保安(絕無歧視之意),還必須是自己小區的那種。但我堅定的告訴他,爸爸支援你!
-
7 # 黑土地的我
記得,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事情,在哈爾濱鐵路子弟第六小學校,在西大直街上,現在是祖研醫院,前身是鐵路衛生學校,樓下是衛校,樓上是小學,由於當時學校的後勤管理鬆懈,操場後面有座人體骨骼標本倉庫,四面透窟,男孩子們經常偷標本在操場上玩耍,簡易廁所裡有時也出現人體骨骼,還有樓梯旁邊是解刨室,能看到用藥浸泡人體組織標本,每當冬天有晚間放學的時候,女孩子根本不敢從這個樓梯走,男孩子到底是男孩子,還是蹦蹦跳跳的走這樓梯,不過女子等男孩子一起走。
-
8 # 風中搖曳的荷
記得一些 跳繩參加過學校的跳繩比賽 歌詠比賽 四年級得過口算第一 六年級數學老師每次測試只有兩道應用題一共一百分 一道不會就不及格 好狠
-
9 # 劉二那點事
時光穿梭,轉眼時間,小學畢業已經20多年了。作為人生中的第一個接受教育的場所,如今,我依然清晰的記得兒時小學的樣子。
當時的小學,是方圓數里聞名的“名校”。在村委會的大力倡導下,開展了捐資助學活動。村裡的名人紛紛慷慨解囊獻出愛心。先後修繕了教室,硬化了校園路面,鋪設了花園,成了一座花園式的學校。為了記住他們的善舉,村委會在校園的西南側並排建設了兩座大亭子,並立了獻愛心人員名單的碑,尤其是亭子,煞是好看,成了群眾熱議的話題。
20多年過去了,舊時小學的模樣已完全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好大的教學樓,令人可惜的是亭子由於風吹日曬,早已面目全非,孤獨的聳立在校園裡的一角。小學是我人生中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學習場所。時而,兒時小學的模樣經常會想起。
回覆列表
我記得我讀小學那時,我們學校只有一幢房子,是在本村的一幢土房子,房子不大,大概90平方米左右,土磚砌成,兩扇木門,只有前後各一扇窗,窗欞由圓木製成,豎向5根,橫向齊中1根,房子正前方是一塊墨漆的黑板,一張破桌講臺。在這幢房子裡有預備班,小學一,二,三年級學生。在那裡我們度過了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