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柔第一劍

    一個“最”字,表明只能是一部;“思想”這個限定詞,表明只能是深邃博大的才能入選。反覆考量,中國的只好選《周易》。

    《周易》遠不是一本容易讀的著作,解讀它的名家大家所在皆有,但沒有一家可視為定說。它本來是占卜的書,是避害趨利的繁複操作和因時因地因人而下斷詞的著作,這個層面是動態的。預卜天賦極為重要,沒有天賦無論如何下功夫都是事倍功半或者全無作用。

    人對世界的認識,有理性的知,有默會的知,有必然的無知(必然的無知有可能轉為默會的知,默會的知也可能轉為理性的知);《周易》預卜的知處於默會的知與必然無知之間,判詞對充滿理性的人來說當然顯得飄忽不定。

    它的陰陽卦想區別特徵減少到最低,只是斷與連,這給閱讀的人帶來了極大的發揮空間。萊布尼茲看到驚歎中國人的祖先是最具創造力的人。計算機語言也從中獲得靈感。

    它的義理層面滲透到儒家道家兵家法家陰陽家的各家學說中,即使讀書不多的人也籠罩在它的光影中,“陰陽”“變卦”“否極泰來”等詞還活在當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語句還砥礪人前行。

    其餘,就我閱讀所及,外國的我認為當選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傳統的西方哲學在這裡徹底轉向,且有了與中國先秦思想尤其是道家文化對話的途徑和實績。在它的強光映照下,道家思想顯得如高峰矗立,人們只能敬仰最多也只能與它並立。可惜國內的漢譯本都不令人滿意,只有在張祥龍先生的著作和文章的引用中,見得它的深邃博大。

    《周易》版本繁多,能滿足各種層次者的需求;《存在與時間》卻無選擇的譯本,即使懂德語,達不到海德格爾的高度還是於事無補。我猜測不出張祥龍先生不譯的理由,他的《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海德格爾傳》可是通透的學術大作喲。

  • 2 # 丁懷超

    我的大學讀了哲學系,並且一直都對哲學學科非常喜歡。上個世紀90年代,我曾經讀過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薩特《存在與虛無》兩本書,雖然這兩本書我都沒有真正讀懂,但我承認其思想都是十分深邃的。此外,40年前在大學唸書時,分別讀了兩遍黑格爾《小邏輯》和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也聽老師講過這兩本書的提要,卻根本沒有讀懂,同樣知道它們蘊含著深邃的思想。我常常感嘆,有些哲學家寫出來的書,簡直存心不想讓讀者讀懂,其思想無法得到我們的領悟。或許,在哲學這個行當裡,還有許多根本沒法讀懂的著述,中國先秦時期的《周易》,歐洲的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就是其中的代表性著作。

  • 3 # 蝶谷王子

    人生就是一本書 ,一本思想最深邃的書 ,一本親臨其境親身體驗的一本書 ,恐怕沒有任何一本書能比得過 一個人的人生 ,

    好壞自然醒,

    是非人自明,

    悲歡皆過客 ,

    冷暖書人生!

  • 4 # 遊民思

    大概是在1999年讀了一本趙南元先生寫的一本叫《認知科學與廣義進論》(第二版改名為:“認知科學揭秘”)的書,可謂醍醐灌頂,給我帶來不曾有過的顛覆性的思想衝擊。感覺從此看問題想辦法的視角思路開闊了不少。對我影響至深,常看常新,十分鐘愛。從人類為什麼會進化出思想能力?到哲學性思想與科學性思想乃至神學性思想的區分和聯絡,闡述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數學等基礎科學領域之間的關係以及真理論、善理論、美理論間的關係。立論是在哲學-科學交叉互援的支撐下展開的。人類各種文化因子在社會實踐的競爭磨合對比中優勝劣汰,人類文化推陳出新不斷進化。人類的新想法新說法新做法是人類文化進步的源泉,所有的新舊理論始終處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的實際檢驗當中,透過的留下,沒透過的淘汰。闡釋了發生在地球上的地質演化生物進化人類文化進步的相關原理的內在一致性。我認為這是一本不僅在中國現代科學界而且在中國現代思想界都應有其一定地位的重要著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魂之刃和英雄聯盟的打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