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aggie姚琪琪

    遇到過,而且就是現在的公司。他是政府機關背景出來自己創業。他不會管理,公司專案推進經常無序化,混亂。個人感覺他使用的平衡並不能彌補他管理上的問題,反而讓員工在工作之餘疲於應對這種辦公室政治,無形中是一種內耗,不利於公司發展。會玩平衡是基於管理之上的,對於人員的制衡。不會的,滯留於表面,不會帶來裨益,只會讓團隊更無序,無效,公司更無發展前景。

  • 2 # 小橋流水6331

    遇到過,討厭極了!這種人最終把自己玩了!鬧得公司人心慌慌,不知道哪裡做錯了得罪這個總經理,最後董事會把他辭退了

  • 3 # 十品小官

    我來回答,其實越是在大公司,這個問題越會得到體現。這就是一種馭下之術。也稱為玩平衡術。

    “玩”平衡術是指在用人行為中,透過玩弄各種不光彩的手段,來保持各種勢力之間的平衡,進而達到鞏固自己領導地位的目的的用人權術。玩平衡術作為一種用人權術,既不讓某一種勢力過分強大,又不讓另一種勢力過分弱小,反正誰也不能吃掉其他各方,最後還得維護我的地位,聽我的指揮,這是典型的“玩”平衡術。

    古代的帝王,大多喜歡玩平衡術,這是帝王們最常用的御人之術。前幾年,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熱播,讓人們對紀曉嵐與和坤之間的爭鬥津津樂道。雖是演義的成分較大,但從中也可以看到乾隆皇帝的馭下之術,記得有一集,和坤對紀曉嵐講,如果二人聯手,大清國還有誰會是對手?但紀曉嵐拒絕了。如果二人真的聯手,對乾隆皇帝來說就是太可怕的一件事了。

    但這樣的事永遠不會發生,這正是乾隆皇帝馭人之道的高明之處,紀曉嵐代表著清官,和坤代表著貪官。清官是古代儒家文人的代表,為了心中的理想,而不會畏懼任何勢力,哪怕丟掉性命也在所不措。貪官早就丟棄了儒家的是非觀念,他們要做的是取悅於皇帝,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需要幫助皇帝維護好整個國家的安定,在此基礎上使自己的權力得到利益最大化。一清一貪,永遠不會聯合在一起,而彼此之間的爭鬥,都需要皇帝的支援。如果一來,皇帝的位子就會越坐越穩,成為最大的利益獲得者。

    玩平衡術的常見手段

    1.重要的不是對錯,是雙方的矛盾在可控範圍之內。乾隆皇帝對待紀曉嵐、和坤的辦法,最常用的就是調和矛盾,使二人相互妥協。許多的劇集中,看似紀曉嵐勝利了,但實際上,和坤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懲罰,多是罰錢了事。而對和坤來講,最不缺的就是錢。乾隆皇帝對雙方的矛盾瞭如指掌,也可以說,紀曉嵐、和坤被乾隆玩於掌股之間。一舉一動,全在乾隆皇帝的眼裡,怎樣鬧騰,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2.胡蘿蔔和大棒,得到臣子的進一步臣服。對皇帝來說,大臣們所有的權力都來自於皇帝授予。在劇中,經常會有降職罰俸、用不了多久又恢復原職,甚至繼續升職的劇情,這就是典型的胡蘿蔔和大棒,恩威並施,使二人不斷心存感激,手握大權卻終不敢忤逆皇帝。懲罰較多的是紀曉嵐,而不是和坤。因為乾隆維護江山統治,其實最離不開的是和坤,和坤的管理才能是非常突出的,一些棘手問題,都能在和坤手中得到迅速解決。比如有一集講某地的嚴重災情,糧食短缺,當地的官府根本解決不了,國庫已經非常空虛了,能用的糧食錢財根本就不夠。這個時候和珅立馬向全國各地運送糧食,並且把一斤糧食換成了三斤麩子,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受災人太多糧食不夠,所以只有這樣才能救人命,讓人不至於餓死了。而紀曉嵐,只是起到了對和坤的制衡作用,對維護統治,用處其實並不大。

    3.權力均攤,給予雙方足夠的重視。主要表現在用人時充分照顧雙方方利益,乾隆皇帝在選人用人上,主要是照顧和緩雙方勢力之間的矛盾,對紀曉嵐、和坤推薦的人選,不是嚴格按照用人原則,而是充分照顧雙方利益,儘量選用代表各種勢力的核心人物,使各種勢力對自己產生好感,擁護自己的統治。

    4.適時製造矛盾,阻止雙方勢力產生不利於自己的聯合。在電視中,也經常會有這樣的橋段。乾隆皇帝人為地造成一些事端,讓紀曉嵐、和坤相互猜疑,卻始終摸不透乾隆的真正心思。在雙方勢力之間,人為的製造一些矛盾和隔閡,讓雙方始終相互猜忌,不能聯合,是維持領導者的有效統治的重要手段,這樣往往能收到鞏固乾隆統治地位的奇效。

    對於領導者來說,自己的下屬彼此有矛盾和鬥爭,肯定會急需領導的支援,就必然會向領導者盡忠、靠攏,而且會千方百計爭得領導者的支援。古往今來,帝王將相,莫不如此。這是做領導者的一個基本藝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P20機主已實現多少個月不卡頓?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