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業小胖
-
2 # 芮大叔說農業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點,高蛋白的東西對於人身體健康非常重要,現在人們對於健康意識很看重,蛋白能補充人體需要的能量,而且不會漲脂肪,成為很多人飲食的首選,比如健身的人都清楚,高蛋白的攝入對於塑造體型是必需的。而高蛋白大豆做成的食品,會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
同時高蛋白大豆做成的飼料,豆粕,再養殖方面也有著很大的需求。
所以油料大豆已經有了美國最大的對手,隨著未來肉類需求以及健康需求越來越大,高蛋白的概念必定會火,而且需求量會更大!
-
3 # 幽默乖巧
誠邀。大豆的用途有很多。大豆的用途有:食用價值,油脂用途,土豆渣,豆餅粕及食用價值。
一,食用價值。
大豆可以加工豆腐,豆漿,腐竹,豆腐絲,豆腐皮兒等豆製品,還可以提煉大豆異黃酮。其中發酵豆製品有腐竹,臭豆腐,豆瓣醬,醬油,豆鼓等。還可以製作非發酵豆製品,水豆腐,幹豆腐等。
二,油脂用途。
(2)大豆卵鱗脂。有利於人體神經系統的發育。在糖果,食品,工業,醫藥,造紙等方面應用.
(3)起酥油和人造奶油應用於食品加工業。
(5)甘油是火藥,一要跟造紙的重要原料。
(6)豆油跟童勇或者亞麻油可以混合製成油漆。
(7)汽車噴漆也是由大豆油為原料製成的。
(8)氧化豆油是由大豆加工而成的,可以替代潤滑油。
三,豆渣。
豆渣中的膳食纖維,可以良好的促進消化和排洩固體廢物。適量地補充纖維素,可以防止便秘和減低腸癌風險。
四,豆餅粕是優質的蛋白飼料,可以餵雞,餵豬,餵奶牛等
五,大豆餅可以用來做飼料,先打碎,再粉末都可以用,可以用來餵雞餵鴨餵鵝。
豆科大豆屬一年生草本。重要的油料、食用和飼料作物。中國古名菽。常稱黃豆、黑豆、黑皮青豆、青仁烏豆。小粒型別在中國南方稱泥豆、馬料豆,在東北稱秣食豆等。
起源與進化 大豆起源於中國,中國學者大多認為原產地是雲貴高原一帶。現種植的栽培大豆是從野生大豆透過長期定向選擇、改良馴化而成的。
分佈 世界主產國和出國是美國、 巴西和阿根廷,巴拉圭、加拿大、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前蘇聯和羅馬尼亞等國有少量生產。主要進口國是日本和歐洲經濟共同體國家。中國主產區在松遼平原中北部和三江平原、黃淮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黑龍江省的產量居全國首位。
分類 栽培大豆以按生育期分類為主。中國將北緯22°~50°地區內的有代表性的品種,按其生育期長短,以10天為一級,從最早熟到最晚熟分為12級。中國還對6000多種大豆分為:①北方春大豆區,②黃淮海流域夏大豆區,③長江流域夏大豆區,④秋大豆區等。各型內按種皮色、按當地的實際生長日數和種粒大、中、小等分為不同的群。各群再按有限、亞有限或無限結莢習性、灰毛或棕毛、紫花或白花等~3種性狀,分成不同型別。
形態和特性 大豆的根有主、側根之分,可入土1.5米深,呈鐘罩狀根系。在地表至20釐米左右的土中根部生有根瘤,根瘤菌可供大豆需氮量的1/3~1/2。主莖高60~100釐米,15~24個節,豆莢著生於節上,多節大豆常高產。無限結莢習性適應肥水較差的條件種植。有限結莢習性適於肥水較好地區種植。亞有限結莢習性的則介乎於二者之間(見圖)。大豆葉為三出複葉。花蝶形。莢果呈黃、黑、褐色,彎鐮形或直葫蘆形。大豆為短日照作物,品種間對短日照的敏感性差別大。需充足陽光,要求氮、磷、鉀養分較多。大豆種子吸水量達到5%時才能萌芽,播種時土壤水分必須充分,田間持水量不能低於60%。
大豆喜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pH6.2~6.8的土壤。宜適期早播,條播為主。需肥較多,需氮量比同產量水平的禾穀類多4~5倍。結莢期注意適時灌溉和排澇。
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有些地區仍採用純系育種法。回交法對提高品種的抗病性效果良好。中國大豆育種以品種間雜交為主要方法。採用系譜法選育後代。
病蟲害 大豆病害較多:
① 真菌病。有為害暗葉部的斑枯病、灰斑病、霜黴病和鏽病等,其中霜黴病遍及各地;為害根、莖的有疫腐病、菌核病和炭疽病。疫腐病以抗病育種,其他靠輪作法防治。為害子粒的有紫斑病和黑點病,藥劑拌種防治。
②細菌病有斑點病和斑疹病,有的可用抗病育種防治。
④大豆孢囊線蟲病、根結線蟲病。採用合理輪作和抗病育種防治。主要蟲害有食心蟲、草地螟、豆莢螟、豆稈蠅、豆稈黑潛蠅、紅蜘蛛和蚜蟲等,以藥劑防治為主。菟絲子在黃淮平原為害甚烈,採用清選種子、生物防治和輪作防治。
大豆是一年生豆科植物,其種子也稱為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類。大豆的起源現在還不清楚,很多植物學家認為是由原產中國的烏蘇裡大豆演生而來。大豆在中國栽培並用作食物及藥物已有5000年曆史,於1804年引入美國,20世紀中葉,在美國南部及中西部成為重要作物。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營養而又易於消化的食物,是蛋白質最豐富最廉價的來源。在今日世界上許多地方是人和動物的主要食物。大豆的種子含17%的油和63%的粗粉,其中50%是蛋白質。因為大豆不含澱粉,所以適於糖尿病患者食用。在東亞,大豆廣泛用於製做豆漿、豆腐;亦可烘烤用作小吃。大豆芽可用於沙拉,可作蔬菜。將大豆和麥粒壓碎,加入黴菌,加鹽水發酵,經6個月至1年以上,製成的褐色液體稱為醬油,在東方的烹調中普遍應用。大豆植株直立,有分枝,高度從幾釐米到2米以上。自花授粉,花白色或微帶紫色。種子為黃、綠、褐、黑或雙色。每個莢果內含1至4粒種子。大豆在各類土壤中均可栽培,但在溫暖、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長旺盛。晚霜過後播種,9、10月成熟。一般要等大豆落葉後種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時進行收割,以便貯藏。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成為世界大豆生產大國,巴西和中國次之。現代工藝技術使大豆的用途更加多樣化。豆油可以加工成人造黃油、人造乳酪,還可製成油漆、粘合劑、化肥、上漿劑、油氈、殺蟲劑、滅火劑的成分。豆粉則是代替肉類的高蛋白食物,可製成多種食品,包括嬰兒食品。因為大豆用途多樣,營養價值高,栽培廣泛,便於出口,所以在緩和世界性飢餓問題上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