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彭蠡遊子
-
2 # 宇神筆記
來自Gartner的資料顯示,到2021年,全球公共雲服務的市場總規模有望達到3020億美元,並且全球雲的使用率總體預計將從2016年的58%提高到2019年的85%。雲計算市場每年以20-30%的速度持續增長,首先雲計算行業前景很好,大有可為。
下面分析下目前國內雲計算市場形勢:在中國,雲計算也經歷了十年來風起雲湧的發展歷程。從最早只有阿里雲、UCloud等一批探路者,到百家爭鳴群雄逐鹿,再到市場的逐漸冷靜和洗牌,隨著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及工信部的百萬企業上雲計劃,更多的政府和傳統企業產生巨量需求。
目前國內的雲計算市場包括三大類,第一類是阿里、騰訊這樣有品牌基礎的公司,第二類是UCloud,青雲,七牛雲這樣的網際網路實力創業公司,第三類是以世紀互聯、首都線上等IDC廠商轉型做雲的公司。
雲計算主要崗位分為技術和商務崗位:
技術崗位包括架構師,軟體系統的交付工程師,IIaas、Paas、Saas產品的技術工程師和產品經理等;
商務崗位包括售前工程師,銷售工程師,後臺部門崗位,財務等;
真正做雲的底層,遠不如想象中那麼高大上。雲計算要體現出革命性的突破,是需要挑戰到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堅信和死守的運營實踐和技術基礎。
簡單的說,雲計算給技術帶來的挑戰就是——『堆疊』。虛擬化使計算、儲存、網路資源堆疊起來,從扁平化到有層次性,同時問題和故障也就堆疊起來了。我們需要事無鉅細,把新架構帶來的新問題逐一攻破,比如儲存堆疊我們要用走網路的塊儲存,網路的堆疊要用sdn/vpc來代替vlan,kvm裡影子表影響效能只能靠cpu的硬體特性來解決。
總的來說,所有的公有云廠商做的事情都是——填坑。坑有無數個,有的坑淺,只是在扁平化時不重要;有些坑深,必須要集中力量將其填起,還要在長期的運營過程中不斷最佳化不斷改近;有些坑一眼望去怎麼也解決不了,那又要想辦法從它旁邊繞過去,最好還對使用者無感知。
運營是個苦差事,要把髒活和累活都幹好,在公有云裡面,還得比使用者先發現髒活和累活,最好在他還沒發現的時候就給幹了。當技術還不成熟時(其實技術永遠成熟不了),運營能力意味著一個團隊直接的競爭力,這是基於踏坑無數的經驗和捨我其誰的勇氣。
那麼,對使用者來說,公有云的意義是什麼呢?是幫使用者把坑填了,幫使用者把運營上能簡化的都簡化好了。使用者使用可靠的公有云就相當於站在了可靠的運營能力和實踐經驗上。雲就是網際網路的水和電,使用者不用再自己購買劣質煤修建發電廠,甚至他都不用關心電廠在哪裡,從此他的生命中與此相關的就只有電網公司年薪百萬的抄表工了。
使用者選擇公有云平臺其實選擇的不是Xen或KVM,更不是感冒於創始人的星座血型,而是對這個平臺運營能力的信賴和對待問題的坦誠態度
-
3 # 1945的轉折
其實我並不是太瞭解雲計算,但是我瞭解某些公司用虛擬化做雲計算,她們有用vmware的有用xen的有用微軟的,最終目的都是來輕鬆管理自己的業務,方便自己管理。如果說創業的話,我感覺雲計算是計算機行業的一種趨勢,也是一種關鍵性的技術,想要實現雲計算,就要根據你自己的業務來說了,不能空洞的說搞雲計算。而且計算機行業裡面有很多方面,我聽說有做再線支付,有做搜尋引擎的,有做CDN的,有做遊戲業務的,你說的是哪一方面呢?
回覆列表
在過去十年中,雲計算的商業模式正被越來越廣泛的採用。它使得個人或企業透過更低的成本、新技術優勢利用、更小的基礎設施規模實現更高效率進行業務運作成為可能。隨著雲計算成為商業活動議論的焦點,該領域的動作也越來越多。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雲計算正成為熱門創業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