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雨5340
-
2 # 陶小丁
豆腐是把大豆製成漿,然後透過加熱和凝固劑的作用將漿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膠體,即豆腐。
豆腐是我國的傳統食品,可以常年製作,不受季節的限制,不同的地區也用豆腐製作出了大量不同的美食。
豆腐根據製作過程中凝固劑的不同主要可以分為滷水豆腐(老豆腐)、石膏豆腐(嫩豆腐)和內酯豆腐。
♢滷水豆腐(老豆腐)
滷水豆腐的凝固劑是滷水又稱為鹽滷,是由海水製鹽時的母液經蒸發冷卻後形成氯化鎂結晶,再溶於水而形成。
滷水是我國北方製作豆腐時常用的凝固劑,因此滷水豆腐又叫北豆腐。其特點是硬度較大、韌性較強、含水量較低,味微甜略苦,口感略“粗”。
♢石膏豆腐(嫩豆腐)
石膏豆腐的凝固劑是石膏(硫酸鈣),是選用天然石膏礦石(一般為纖維石膏)經過分級、去雜、間接煅燒等複雜工藝生產製造而成。
石膏是我國南方制豆腐時常用的凝固劑,因此石膏豆腐又叫南豆腐。其特點是質地細膩白嫩,富有彈性,含水量大,味甘而鮮,口感非常細膩。
石膏豆腐因為相對含水量較高,所以營養成分不如北豆腐。但因為含水量高,口感比較嫩,適合涼拌,燉,燒湯。烹飪過程中可以減少油脂的攝入,同樣適合減脂期補充蛋白質和補鈣。
♢內脂豆腐
隨著現代工藝的發展出現了用β一葡萄糖酸內脂做為凝固劑的內酯豆腐。一些內酯豆腐中還添加了海藻糖和植物膠之類物質用來保水,因而豆腐質地細嫩、有光澤,適口性好,在質地以及口感方面比滷水豆腐和石膏豆腐好。
內脂豆腐採取新的工藝,可以高溫殺菌,因此可以儲存更長的時間。但其含水量高因此營養價值方面不如傳統豆腐。內酯豆腐可直接食用,適合拌冷盤和做湯,如皮蛋豆腐、豆腐蒸蛋等。
總結來說滷水豆腐含水量低,硬度大,韌性強,營養成分最高,適合做餡和煎炒炸。石膏豆腐含水量高,比較細膩白嫩,營養不如滷水豆腐,適合涼拌、燉、燒湯。而內酯豆腐含水量最高,最嫩,營養成分相對也低。
除了正常的豆腐外還有一些特殊的豆腐。
1.臭豆腐
一般分為發酵臭豆腐和非發酵臭豆腐。
發酵臭豆腐微生物的發酵提高了蛋白質和礦物質的吸收利用率,而且還會產生B族維生素,所以營養豐富易吸收。
非發酵臭豆腐一般是臭滷水泡製而成,營養價值並不是特別高。而且如果是一些化學物質浸泡對人體還有一定的危害。
5.花式豆腐
市場上還有很多花式豆腐,如日本豆腐、杏仁豆腐、魚豆腐等。雖然稱之為豆腐,樣子也有點像豆腐但不是豆腐,基本不含大豆成分。
日本豆腐主要原料是雞蛋,杏仁豆腐主要原料是杏仁、奶,魚豆腐主要原料是魚漿。不同種類的花樣豆腐的營養價值不同,而且好多營養價值低,熱量高。
傳統豆腐屬於營養價值較高的豆製品,根據其口感不同烹飪方式也不一樣,不同的人各有偏好。特殊的豆腐,則給我們帶來是不同的視覺味覺的衝擊。
-
3 # 韻味瀟湘
滷水豆腐,浙江杭州這邊叫法,湖南叫香乾。是石膏豆腐做成形狀放到有顏色的滷水去煮、浸泡然後撈出,融合滷水的香味、味道、顏色,加上豆腐原有的味道,用來紅燒炒肉、乾鍋都是非常美味的。石膏豆腐就是一般市面賣的白豆腐,有老嫩之分,老些的用來煎不錯,嫩的用來煲湯、麻婆豆腐等都不錯。希望對你有用。
-
4 # 青爽美食
1.滷水點豆腐是我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豆腐的一種做法,滷水豆腐是用結晶的氯化鎂用水溶解後,一邊倒裡,一邊攪著豆漿,讓它均勻的溶解後,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凝固,做好後就是滷水豆腐了。這種方法是最傳統的。
2.隨著科技的發展,又有了石膏豆腐,石膏豆腐是用硫酸鈣化成水溶劑,用相同的方法點成豆腐的。
3.滷水豆腐更好吃一些,豆香味濃,但顏色偏黃一些,缺點是易碎,怎麼吃都好吃。
4.石膏豆腐顏色發白,吃起來嫩嫩的,沒有多大的豆味,吃豆腐不就是吃它的味道嗎?石膏豆腐吃起來就沒有滷水豆腐好吃。
5.滷水豆腐好吃,還有營養,石膏豆腐和滷水豆腐比起來就稍遜色了一點。
-
5 # 正必壓邪
滷水點豆腐,是傳統工藝,己經歷了多少年代,滷水豆腐,既能保證豆的原味,又營養豐富,而石膏豆腐,只是起到凝固作用,沒有營養價值。
-
6 # 熊爸三隻熊
滷水豆腐和石膏豆腐的區別:
1、凝聚劑不同,滷水豆腐是用結晶氯化鎂水溶液點制的,也叫鹽滷豆腐,因為結晶氯化鎂水溶液俗稱鹽滷。石膏豆腐是用硫酸鈣(石膏)化成的石膏水點制的。其實,除了滷水和石膏之外,葡萄糖酸內酯、檸檬酸等都可以用來點制豆腐。
2、口感和味道不同,滷水豆腐的口感偏於綿韌,吃起來感覺比較硬,因為它的含水量較少。滷水豆腐吃起來有豆香味,顏色看上去白中略偏黃。滷水豆腐的質地比較粗老,俗稱“老豆腐”、“北豆腐”。石膏豆腐的口感較細嫩,也比較光滑,比滷水豆腐要軟嫩許多,但豆香味比較淡,因為它的含水量多。從顏色上來看,石膏豆腐色澤潔白,比滷水豆腐要白一些,俗稱“嫩豆腐”、“南豆腐”。
3、吃法不同,滷水豆腐豆香濃郁、筋道有嚼頭,適合用於煎、炸、釀以及制餡等。石膏豆腐豆香味淡、切和翻炒時易碎,適合用於做拌、燴、燒、製作湯、羹菜餚。
滷水點豆腐的反應原理:
要使膠體溶液變成豆腐,必須點滷。點滷用鹽滷或石膏,鹽滷主要含氯化鎂,石膏是硫酸鈣,它們能使分散的蛋白質團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塊兒(即膠體的聚沉),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腦。再擠出水分,豆腐腦就變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腦就是凝聚的豆類蛋白質。
-
7 # 許連生
滷水點豆腐是600多年的傳統文化。好吃,有豆腐香味。打鐵豆腐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距今已有675年的歷史。有村民從外地遷到打鐵村,以製作豆腐為生。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打鐵村村民劉懋在鄰近的竇家頭集(今臨港區草廟子鎮林家疃附近)開設“玉仙堂”豆腐坊;四年後,劉懋又在威海衛城開設“玉稼堂”豆腐坊。至明洪熙元年(1425年),劉懋的打鐵豆腐分號已遍佈威海,生意紅火。
石膏豆腐,細嫩,吃豆腐腦可以。味道沒有豆腐味,因為在加工的時候一般用現代化的鍋爐烝氣加熱,用散泡劑除泡沫,沒有原始的味道。根據石膏發明提出的經濟高效型豆腐凝固劑,包含以下重量配比各組分:石膏30-99%,中性填料0-60%,緩凝劑0.1-5%,葡萄糖酸內酯0-15%以及支鏈澱粉0-10%。作為優選的,前述經濟高效型豆腐凝固劑,所述的緩凝劑為食品級三聚磷酸鈉,三聚磷酸鉀、磷酸鈉、磷酸鉀、碳酸鈉,草酸鈉、草酸鉀、檸檬酸鈉、檸檬酸鉀以及其它水溶性的磷酸鹽、三聚磷酸鹽、碳酸鹽、有機羧酸鹽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組合。
回覆列表
我覺得滷水點豆腐和石膏點的豆腐,都不如我們榆林酸漿點的豆腐。榆林用酸漿點的豆腐老嫩正好,當年康熙來榆林點名要吃我們榆林的豆腐,榆林最好的幾道菜燒豆腐,菠菜燴豆腐。這道菜是康熙最愛吃的,因為我們榆林的水是桃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