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營養健康生活館

    蜂農就是走南闖北的養蜂生活。蜂箱和帳篷就是全部家當,哪兒有花,哪兒便是家。牧人是那裡有草,那裡就是家。每到一個地方,安頓下來後,首要任務就是將所有的蜂箱箱門開啟,讓上百萬的小蜜蜂飛向花海,飛向蜜源地;其次便是尋找水源,開始野外做飯。

    蜂農大部份基本上每天都會戴上紗帽,開啟蜂箱,檢視蜂蜜的儲存量,及時收集蜂蜜。蜜蜂很聰明,即使在離蜂場兩三公里的地方,它們也能飛回家,甚至連蜂箱都不會進錯。它們生性勤勞,從破蛹成蜂直到生命終點,在短暫的一個多月裡,它們都在辛勤工作。 只要你的行為舉止自然得體,不給蜜蜂造成有威脅的錯覺,它絕不會蜇人,因為一旦蜇人,它的生命也到頭了。技術嫻熟的養蜂人很少戴紗帽工作,但他們卻很少被蜜蜂蜇。新手剛到蜂場時,每個星期都會挨蜇一兩次,每次被蜇的地方都腫得好大,但過了兩三天,腫塊就自然消失了。

    一個蜂箱中的蜂群由兩三萬只小蜜蜂組成,一隻蜂王,三至五隻雄蜂及眾多工蜂。它們之間是有嚴格分工的,蜂王負責排卵,雄蜂擔當交配任務,工蜂則從事生產勞動。一個蜂箱只能有一隻蜂王,如果出現兩隻蜂王,“分家”就不可避免了。 有趣的是,“分家”時出去的工蜂數量竟然與留下的幾乎相等。一次,一隻蜂王帶領眾多工蜂在蜂場上空盤旋,在即將遠行的關鍵時刻,蜂農師傅揮舞紗袋,不一會兒,蜂王便帶領眾多小蜜蜂,乖乖地鑽進師傅的紗袋。

    養蜂人追花逐蜜,四海為家。一個場地,一般只待一個來月,花期一過,立即轉移。花海一般都較為偏僻,當年交通不便,汽車換火車,再換汽車,僱人肩挑手扛是常事。那時一到夜晚,到處都漆黑一片,照明工具主要是馬燈、手電筒、蠟燭和煤油燈。 帳篷內的生活是夏熱冬冷,雨天更是被潮地溼,蟾蜍、蛇、野豬等時常前來侵擾,因而三更半夜,蜂農得拿著馬燈、手電筒在蜂箱周圍巡邏,防止蜜蜂受到傷害。空閒時,偶爾開開收音機,聽聽新聞,消磨時光。等到秋天一過,花源減少,蜂農才能千里迢迢返回老家。

    天府蜂谷的蜂農生活方式

    你有什麼想對蜂農說的

  • 2 # 啥文

    蜂農一般住在野外,可謂經歷了人間風雨雷電,嚐盡了酸甜苦辣,有豐收的喜悅,也有花期陰雨天的無耐,有忙時的顧不上吃飯和累死累活,也有閒時的無所事事,既便如此,養蜂人收入仍普便不高

  • 3 # 蜂博士

    蜜蜂是人類的好朋友,一提起蜜蜂,小夥伴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蜂蜜,但卻忘了蜂蜜的“搬運工”與“生產者”養蜂人。那麼小夥伴們印象中的養蜂人是怎樣的呢?本文就讓小夥伴們瞭解下,印象中辛苦勞碌的養蜂人,也擁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似的一天。

    九月,金秋時節,菊花開滿了漫山遍野,大地一片金黃,小蜜蜂在花蕊中辛勤的勞作,偶有微風襲來,輕輕拂起它柔軟的翅膀,但它卻不為所動,繼續操勞著。伴隨著花海搖曳,養蜂人荷著鋤悠閒地行走在山間小道上,前往自己的蜂場。

    一日之計在於晨,大概早上5點左右,養蜂人已經洗漱完畢。在晨跑結束,微微出汗後,邊用毛巾擦著邊慢步巡視自己的蜂場,以便了解整個蜂場的狀況。

    早上7點便是吃早餐的時候了,養蜂人的早餐,雖然簡單,但因有了蜂蜜而芳香四溢,讓人食指大動,口齒留香。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早上9點,在我們一天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時刻,養蜂人滿懷著喜悅收取自己的勞動果實——割蜜蓋取蜜。

    上午11點,這時候養蜂人已經結束了上午的工作,會回家補充能量,小憩一會,或者和身邊人聊聊天,偶爾談到趣事的時候,便會哈哈大笑,養蜂人的生活就是這麼淳樸自然。

    下午3點左右,養蜂人已從午睡中醒來,慢慢調整狀態,前往蜂場檢查蜂群狀況,路上遇到熟人便會與之交談一番,在歡聲笑語中走上自己的道路。開箱檢查蜂群的時候,為了避免遭受蜂蜇,需要帶好面罩,背向陽光。但是有經驗的養蜂人認為被蜜蜂蟄一下是有好處的,因為這樣不容易得風溼病。

    下午5點之後太陽下山了,養蜂人踏著夕陽的餘暉開始收工回家,他們荷鋤而來,又荷鋤而歸。蜜蜂也飛到自己溫暖而舒適的家裡。秋季偶有寒流來襲,給養蜂人帶來困擾,養蜂人要給蜂群做好保暖措施,防止蜜蜂凍死。

    養蜂人的生活雖然簡單樸實,但卻悠閒自得。在山水之間尋到一片淨土,與大自然的小精靈們和諧共處,順應自己的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房子跌到500元一平,結局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