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墨淺白

    一,周瑜和孫策是連襟,自小關係非同尋常,情感上週瑜不會背叛孫權

    二,周瑜在東吳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投降了曹操能得到什麼權利,還可能被猜忌,尤其是武將!

    三,周瑜的全家老小都在東吳,周瑜投降了,他周氏滿門如何逃脫?

  • 2 # 史光荏苒

    歷史上蔣幹不是《三國演義》中那個被周瑜耍的團團轉的蠢笨書生,所謂“蔣幹盜書”都是虛構的。不過歷史上曹操確有派蔣幹去遊說周瑜。這段在《江表傳》引《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就有記載。“初曹公聞瑜年少有美才,謂可遊說動也,乃密下揚州,遣九江蔣幹往見瑜。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乃布衣葛巾,自託私行詣瑜。瑜出迎之,立謂幹曰:“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幹曰:“吾與足下州里,中間別隔,遙聞芳烈,故來敘闊,並觀雅規,而云說客,無乃逆詐乎?”瑜曰:“吾雖不及夔、曠,聞弦賞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幹入,為設酒食。畢,遣之曰:“適吾有密事,且出就館,事了,別自相請。”後三日,瑜請干與周觀營中,行視倉庫軍資器仗訖,還宴飲,示之侍者服飾珍玩之物,因謂幹曰:“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幹但笑,終無所言。幹還,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蔣幹以老鄉之名去遊說周瑜為曹操效力。蔣幹是九江人,漢九江與周瑜老家廬江郡舒縣同屬揚州,與周瑜是舊識,加上蔣幹口才了得,曹操才派他去遊說。周瑜熱情招待他,但是帶他去看兵營倉庫,讓他知道自己兵強馬壯並且深受孫權的信任,有信心一定能打敗敵人,對現狀也極其滿意,杜絕了一切勸降的可能。蔣幹只好知難而退,並且還稱讚周瑜雅量高致,不是言辭可以打動的。

  • 3 # 崑崙採茶人

    其實周瑜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他知道曹操那邊人才濟濟,即使自己去了也不能木秀於林,而孫權這邊內事決於張昭,外事決於周瑜,自己處於核心集團,軍事的實際掌權人。同時他有必勝曹操的信心。因此他根本不會被蔣幹說服。

  • 4 # 如切如磨

    先說蔣幹。人家蔣幹是正兒八經讓小羅玩壞了。演義裡就是一個無知自負,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弱智。像周瑜襯托諸葛亮一樣,專門出場做綠葉陪襯周瑜的。

    其實人蔣幹一樣是個大帥哥,是江淮名士,而且出了名的能言會道。受命於曹操去試圖招攬周瑜的。見了面雖極得周瑜見重,用高規格接待給足了面子。但話沒開口便被周瑜先堵死了,從開始到結束,蔣幹準備的說辭全部現場直憋,扯了三天閒篇打道回府了。勸降招攬變成了魏晉名士友人間高雅風流的交往。人蔣幹是非常有風度的,明白了周瑜的心意,煞風景的說辭便絕不再提。回去見了曹操誇讚周瑜氣度寬宏,雅量高致,絕對不會是背主投敵之人。直接斷了曹操的歪念頭

    所以蔣幹去遊說,完全是不得不聽命於曹操,去從事的一件公務。並沒有功利性的目的,更沒有算計周瑜的小心思。非但沒有站在曹操立場視周瑜為敵,反而非常尊重和欣賞周瑜。遊說不成,跟蔣幹的主觀故意有著直接原因。

    再來說當事另一方周瑜。

    周郎不用過多贅述啦。陌上人如玉,公瑾世無雙。骨子裡的驕傲,真名士自風流的自矜,對魏武say No如此理所當然。看他對蔣幹的精彩剖白:

    大丈夫處世間,得遇一位知己般的主公。對外而言是君臣之義,私下待我有骨肉親人之恩。言聽計從,禍福與共。就算如張儀蘇秦這般的縱橫家,酈生那樣的超級說客,也不可能動搖我的初心。

    說的功利一點,以周瑜恢宏的氣度,王佐的才能。必然是寧為雞頭不為鳳尾。臨危受命,統率東吳最精銳的武裝力量,抗擊挑戰最強大的敵人,上立不世之功,下報君知遇之恩。真英雄所當之也,公瑾豈有不為之理。

    所以蔣幹不可能說服周瑜的。一個敷衍一個不願。

  • 5 # 邏輯文史游

    因為周瑜很瞭解曹操的品性,也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態,更忘不了與孫笨的“十年之約”…

    羅貫中筆下的蔣幹是個滑稽的角色,仗著自己和周瑜的關係妄言去勸降他,結果被周瑜的一封假信所騙,還坑了蔡瑁和張允。可見老羅為了黑魏國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啊,好大喜功的蔣幹和多疑不認錯的曹操簡直是“臭味相投”。但是《江表傳》中的蔣幹,可活脫脫是一副能說會道顏值俱佳的青年才俊形象:

    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你看,《江表傳》中記載蔣幹真的是個獨霸江淮地區的口才達人啊,《三國演義》中蔣幹盜書這段也是被老羅改的夠可以。事實上當年周瑜在東吳任職時曹操覺得這個小夥子年輕氣盛,肯定容易被說動,就派人去請當紅小生的蔣幹去當說客。當週瑜見到網紅蔣幹時也表示很激動,遂設宴歡迎蔣幹,還帶他參觀東吳的軍隊和營帳,當然也不忘向他表達自己對東吳深厚的感情。一番交談後蔣幹也知道了周瑜對孫家的忠心,也就沒再說遊說之事,簡單停留了幾日就回去向曹操報告,說周瑜“雅量高致”,自己說不動他,曹操之後也沒再打周瑜的主意。

    歷史情節方面大致就是這麼回事,但是從客觀層面來講車邏輯覺得事情沒這麼簡單。《三國志》記載周瑜在其三十六歲時就病亡了,那麼究竟是什麼病卻未曾提起,我們可以說是因為公瑾由於壓力過大舟車勞頓過度疲勞導致猝死,或者說是箭傷引發的後遺症要了他的命,但這種解釋多少有些牽強。同樣的,周瑜的兒子周循、周胤也都是英年早逝,他的女兒沒有早逝的記錄,倒是民間傳說裡有“周女墳”的設定,也無辜變成了早逝的成員。

    那麼我們可以推測,是否周瑜身上患有某種家族遺傳性疾病?關於周瑜的父親(或者說是從父)周異的記載也很少,但我們不難發現文中其實有提到過他從小是和母親一起在舒縣生活的,但在他十來歲的時候就去壽春公關去以及找孫笨玩去感覺就有點玄乎了,講道理不是“遠遊必告知父母嗎”,可能真的是和媽媽說了自己要去哪裡遠遊,那麼爸爸去哪了呢?可能也英年早逝了!所以為什麼我說周瑜對自己家族的遺傳疾病很清楚,知道自己邁不過命運的坎。

    我們從後人角度來考慮大概是周瑜怕自己早逝後貌美的小喬會被曹操好心的呵護吧,不如留在東吳寂寞的做前都督夫人安心的把兒子教育大呢~

    哦對了,忘說十年之約的事情了,孫笨和周瑜同歲,其死時是二十六歲,之後將江東重任擔在了周瑜身上。周瑜死時是三十六歲,恰好是十年,這十年間周瑜可是做了不少驚天動地之事,也為江東打下了不小的基礎,於是網傳的周瑜的那句特悽慘的遺言就出來了:伯符,我承你十年之約,守你一方故里,為的不是天下,而是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沒有大魚大肉,算不算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