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鴻影視
-
2 # 西遊降魔6
唐僧西天取經在兩界山收的悟空,也就是收心,那麼五行山與兩界山是什麼關係?如來把悟空壓在五行山下,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是道教老祖太上老君所造。火即是心,心是悟空。兩界山又是什麼地方?膻中穴就是兩界山的山界,心在左乳房下,唐僧收心後沿著任督二脈大道走下去。
-
3 # 道門守衛者
照例審題
唐僧的西行取經,為什麼會走兩界山呢?唐僧,《西遊記》的靈魂人物,這個問題很簡單又很複雜,很簡單是因為我以前回答過,很複雜是因為這裡面牽扯到的東西太多了。
先看什麼是兩界山
《西遊記》原文第十三回
行經半日,只見對面處,有一座大山,真個是高接青霄,崔巍險峻。三藏不一時,到了邊前。那太保登此山如行平地。正走到半山之中,伯欽回身,立於路下道:"長老,你自前進,我卻告回。"三藏聞言,滾鞍下馬道:"千萬敢勞太保再送一程!"伯欽道:"長老不知,此山喚做兩界山,東半邊屬我大唐所管,西半邊乃是韃靼的地界。那廂狼虎,不伏我降,我卻也不能過界,你自去罷。"那為什麼走兩界山呢?
我個人看法:第一,西方有經,去西天取經必須要走兩界山,這是地理環境因素造成。
第三:佛教安排的,雖然天庭不要了,但是佛道高層已經達成協議,來佛教,也有說是安拆的無間道,這裡不討論,按照《西遊記》四大洲來劃分,兩界山是最合適囚禁孫悟空,給唐僧機會營救孫悟空的地點,有妖怪,但是不強,過了山就不屬於大唐地界,按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三不管,危險嗎?危險,但是,有一個神秘到無以復加的“鎮山太保”劉伯欽,可以保一手唐僧。也不知劉伯欽是佛教還是道教的人物,但是唐僧走兩界山相對來說很安全,劉伯欽是兩界山的地頭蛇,唐僧打這兒過,背後站的是如來,是要給這位boss些尊重的,至於背後有沒有交易,不得而知。
綜上所述,唐僧走兩界山也就順理成章了。
-
4 # 陳卓1360
沒辦法,故事設定,作者要讓他們走兩界山他們就得走兩界山,走了別的地方那又要編其他的故事了,你不覺得更麻煩嗎?
-
5 # 守竹園的老熊
唐僧為什麼要去兩界山?說了N遍,唐僧走的路線、收誰做徒弟、甚至他去不去取經都不是唐僧自己的意願,一切都要尊從觀音大士的“指導”。需知道觀音大士是如來欽點的“傳經”任務總指導師,是如來都稱讚為“有能力”的牛人,唐僧不聽話?找削?
-
6 # 獨行狹閒逛
凡人修功,志心有報,落在因果,梯次進步。
有心無心,天地有術,陰陽翻騰,必有化界;
一分為二,三界通玄,四時有侯,五行溫蘊。
六根俱靜,七仙不擾,八卦分階,九九歸一;
上乘大道,釋曰圓明,無內無外,朗朗乾坤。
拙詩一首,贈有緣人,功成之日,逍遙任遊。
-
7 # 柒道友
這個問題需要消耗腦細胞。西遊記是一部關於修行的書,老生常談說一句。西遊記雅涵佛道,佛者見佛,道者見道。我從佛法來分析一下。
兩界山所分者,身心兩界也,心性兩界也,生死兩界也,輪涅兩界也,凡聖兩界也。
唐僧代表修行人的身,孫悟空代表修行人的心(包括嗔心)。二者在兩界山身心匯合,正式開啟了西天取經的修行之路。所以,唐僧無法不走兩界山,不得不走兩界山,一定以及必須走兩界山。以後還要匯合代表貪心的豬八戒,代表痴心的沙和尚,代表意根的白龍馬。
西天取經表面上看是唐僧師徒四人白龍馬到西天求取真經,實際上更是修行人由凡入聖的修行經過。打殺妖精代表消滅心魔,打殺六耳獼猴代表消除我執,取得無字真經代表證入涅槃,重新換取有字佛經回大唐,代表倒駕慈航回到人間普度眾生。
-
8 # 孫彥博
因為兩界山,不僅唐朝與韃靼、南贍部洲與西牛賀洲的地界劃分點,更是生與死的分界點,人心兩重境界的分界點。所以唐僧的西行取經,會走兩山界。
回覆列表
西遊記相信各位對這個神話故事都很熟悉,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說起唐僧為什麼要到十萬八千里那麼遠的天竺取經呢?唐僧取經,本就是個如來佛一手策劃的一場陰謀!
西天大雷音寺位處於西牛賀洲,是佛教的發源地,但是佛教當時勢力小,難以抗衡道教,當時大唐非常繁華,各國都來朝拜,而當時道教勢力非常強大,就是藉助唐朝的繁華興盛的。而如來是掌管佛教的,佛教勢力小,而大唐是一個大國,當時非常繁華,如來就想明著鬥不過道教,就來暗的,就想著利用唐僧把佛道的佛經,來影響當時最為強大的唐朝。已達到興起的目的,來一場和道教的明爭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