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八弓塬

    高力士的墓地就在我的家鄉、陝西省蒲城縣境內,座落在名為山西村的村西頭,唐明皇的泰陵就在此墓北三.四里處。2004年我曾到過那裡,當時墓地已開挖幾年了,人們在墓道上面搭了一個簡易棚,墓道口處安了一個門,由當地村上人員看護著,可惜我們去時沒得進去。據當地人說這個墓在歷史上曾多次被盜過。

    高力士,原姓馮,祖先世居嶺南,是南北朝和隋朝時期嶺南十八州的總管。到了唐朝,高力士的祖父馮盎歸順中央政府,被封為耿國公,所以高力士本是隋朝名將的後裔。但他少年時代父輩因政治株連,遭遇了抄家之禍。入宮好,聰明伶俐的他與老太監高延福交好,同時他也被高延福收為養子,於是改姓高。

    高力士的墓誌銘是這樣描述的:"其寬厚之量,藝業之尤,宣撫之才,施捨之跡,存於長者之論,良有古人之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高力士的為人是非常寬厚的,很有度量,他的文武才華是非常高的,他幫助皇帝治理天下的能力也是很強的,他還經常做一些施捨的慈善事業,真是有古人的高風亮節。這是對高力士很好的評價。

    而在民間,高力士的形象卻與他墓誌銘的形象大相徑庭。在蒲城縣每年春季的堯山廟會上,都會舉辦秧歌表演一一明皇出遊,站在皇帝身邊的那個唯唯諾諾的小丑扮相的太監就是高力士。還有在李白醉酒賦詩的戲曲裡,為了烘托皇帝的九五之尊,為了烘托李白的狂放不羈,高力士就被杜撰成了典型的奴才、小丑了。

    在蒲城縣博物館,有一塊高力士的神道碑,高約3米,氣勢軒昂,為公元777年唐代宗時期所立,碑額題為:“大唐故開府儀同三司贈揚州大都督高公神道碑"。碑上簡略記載了高力士曾服侍過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代皇帝的經歷,享年79歲。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髮生,倉皇出逃的唐明皇逃往四川,行至馬嵬坡時,手下士兵們對楊家兄妹的怨恨忍無可忍,殺了楊國忠後,並威脅唐明皇殺了楊玉環。在嚴峻的形勢逼迫之下,高力士站出來,以大局為重,說服唐明皇,迫使楊玉環自縊。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明皇的地位被架空,70多歲的高力士也被貶謫到湖南。期間曾寫有《感巫州薺菜》:"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採。夷夏雖有殊,氣味終不改。"高力士以薺喻己,說自己在長安、洛陽時很高貴,流放巫州卻無人理睬,自己人雖不在主人身邊,但忠心和骨氣永不會改變。流露出了對主子的忠心耿耿和自身的錚錚鐵骨。不久,唐明皇去世,聽到訊息後,高力士絕食7日而死,死後被埋在了唐明皇的陵墓旁,一如既往地侍奉著他的主人……

    歷史千年,人無完人。不論是墓誌銘上記載的高力土,還是民間傳說的高力土,都已經成為一段歷史。說高力士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你怎麼看呢?

  • 2 # 袁載譽

    “高力士為李白脫靴”,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歷史軼事。從這一件事情當中,我們可以看見李白的放蕩不羈,看見他的不畏權貴,也可以看見李白的持才傲物。但除開這些,這一件事,也或多或少打擊了李白的仕途之路。

    而這個事件當中的另外一個主人公,高力士,他是一個在當時深受皇帝信任,權傾朝野,貪汙受賄,甚至曾娶下屬女兒為妻的宦官。不過在歷史上,他也曾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這又是為什麼呢?

    權傾朝野的高力士

    高力士,他在年幼時被一謀反案牽連而受了宮刑,成為宦官。但他成為宦官之後,卻因為“性謹密,能傳詔敕”,此後的所有行跡與普通宦官大有不同。他被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後來又因為對玄宗李隆基多有貢獻而手握大權。

    李隆基是完全地信任高力士的能力的,很放心地將眾多權力交予高力士。在朝堂之上,他幫助李隆基處理政事,《舊唐書》中寫道:“每四方進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後進御,小事便決之。”而玄宗李隆基也曾說:“力士當上,我寢則穩。”可見,高力士的權力已經達到了當時朝廷的頂端。

    無論是《舊唐書》還是《新唐書》,都有高力士貪權,驕奢的描述。諸如“資產搜厚,非王侯能擬”,說出他家的資產豐厚程度甚至比起王侯都毫不遜色。在民間,他也有著很高的聲望,以至於當他“母親”去世送葬之時有“中外爭致祭贈, 充溢衙路,自第至墓,車馬不絕”的盛景。甚至在後來他還以宦官的身份娶了下屬的女兒為妻。

    忠心耿耿的高力士

    高力士所有的權力,都來自於李隆基對他的信任。但玄宗能夠信任他,也是因為他為玄宗所做的貢獻。

    高力士雖然只是一個宦官,但他也是一個有前瞻性以及敏銳政治嗅覺的人。

    在玄宗李隆基登上皇位之際,他有著眾多貢獻。在李隆基登基之前,先後有韋后、安樂公主以及太平公主這兩大攔路虎,並且兩次,都出現叛亂。也正是在這兩次叛亂當中,高力士立下赫赫功勞。因此,李隆基對高力士的信任便在此鋪就。

    李隆基登基之後,高力士也一心一意為李隆基著想。當宰相李林甫把持朝政之時,他保持理智,多次提醒唐玄宗李隆基。在安祿山反叛之前,他便已經察覺到了異動,並且告誡李隆基。即便這兩次李隆基都未曾聽取高力士的意見,但我們依舊可以看見高力士對於當時政局的正確判斷以及有用建言。

    在安史之亂之後,他對玄宗不離不棄,甚至他的死亡,也與玄宗有關。史載,高力士在聽說玄宗駕崩之後,隨即吐血身亡。

    高力士的一生,即便貪權,但他對於玄宗之忠心,天地可鑑。

    高力士其人

    高力士有諸多缺點,也有諸多優點。人們對一件事情或是一個人的評價也不僅僅是從一個角度,有缺點,便會有批評,有優點,便會有表揚。

    他貪汙,玩弄權術,甚至娶妻,這些都是他在擁有權力之後對自己權力的不當應用,也是人在面對權力時展現出的人性的薄弱一面。所以對這一面大家便有了“宦官專權,自明皇始”的說法。

    而人們將他稱作賢宦,看的是他作為宦官,對玄宗忠心耿耿的那一面。古人將忠君看做是很重要也很高尚的事,當高力士的一生都有做到忠君,那麼他的行為就值得人們肯定。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對優缺點進行綜合評價,亦或是分開評價,都會比片面評價要好得多。

    參考資料:郭亞男.高力士在玄宗朝的功績[J].滄州師範學院學報,2016,32(03):24-27

    高力士在玄宗朝的功績郭亞男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亮出您最得意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