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路旅人FOX

    蟲洞的存在當然有理論依據,而且蟲洞的存在是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推匯出來的。蟲洞的另一個名稱就是“愛因斯坦-羅森橋”。蟲洞可視為連線不同時空中的兩端的橋樑。

    理論上,蟲洞可以連線極長的距離,數十億光年也並無問題,甚至不同的宇宙、以及不同的時間。

    蟲洞的存在不違反廣義相對論的原理。當然了,蟲洞是否存在還是存疑的。目前沒有任何觀測證據證明蟲洞存在。

    用簡單比較方便理解的圖景化去理解蟲洞的話。可以把常規空間,或卡斯勒度規——沒有物質的空間想象中一個平坦時空。廣義相對論認為時空可以被彎曲。比如大質量的天體就會彎曲時空。而當質量特別大的天體出現時,如黑洞。則會把時空“戳穿”,如同一個無底洞。如果這個“洞”連線著另一個時空,理論上這就是一個蟲洞。

    如果蟲洞兩端連線著數十億光年,理論上也可以在一瞬間穿過蟲洞,進行名義上的超光速旅行。如果蟲洞兩端連線著的是不同的時間節點,甚至可能可以穿越時空。甚至有可能蟲洞可以連線不同的宇宙。

    但以上都只是基於理論推測出來的結果。蟲洞是否存在還存疑。因為超光速旅行、時間旅行都涉及到因果律問題。宇宙本身是否允許任何意義上的超光速和破壞因果律的時間旅行現在都很難言明。

    另外如果製造一個足夠大的蟲洞也是個問題。自然中如果存在蟲洞也應該是微觀尺度、而且可能壽命極短。如果讓蟲洞大到足以讓人類透過,才是最大的能量。

    一般認為要“撐開”蟲洞的口需有投入龐大的“負能量(Negative Engergy)”,然而從哪裡去找負能量是個暫時無解的問題。

    霍金則認為蟲洞存在會出現“增益效應”,蟲洞兩個埠見能量的疊加會很輕易毀掉蟲洞,因此認為蟲洞無法穩定存在。

    總之,目前蟲洞只能說是理論上存在的概念。實際是否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但是否能被用於超光速旅行、通訊、甚至時間旅行,目前來說還只能存在於科幻作品中。

  • 2 # 傅渥成

    我們看到,在電影《星際穿越》中,劇中的物理學家將一張紙摺疊後又戳穿,空間中兩個本來相距遙遠的點之間的距離因而縮短,這個演示簡潔明瞭地解釋了蟲洞的基本原理。

    最早命名這一結構的人是美國物理學家惠勒,惠勒用「蟲洞」命名這種奇特的時空結構是在 1960 年代,因為這種結構與蘋果中被蟲子蛀成的洞非常類似,本來在二維空間中生活的蟲子透過三維空間中的一條捷徑可以在蘋果的表面和內部來回穿梭。而在更早的時候,1935 年,愛因斯坦與他的合作者羅森在研究廣義相對論方程時就曾經提出了愛因斯坦—羅森橋(Einstein-Rosen bridge)的概念,構造出一種特殊的幾何結構,連線起兩個不同的時空。

    蟲洞這種奇特的時空結構再次挑戰了人們的想象,因為它似乎真正暗示了時空旅行的可能途徑。不過我們真的有機會穿越蟲洞嗎?情況很可能不太樂觀,這是因為:一方面,蟲洞內部有非常強的引力,它可能會把穿越蟲洞的人摧毀,而另一方面,更讓人沮喪的是,根據廣義相對論,「蟲洞」本身很難穩定存在,蟲洞在某個時刻產生,短暫地形成,連線起空間中本來相隔遙遠的兩個點,隨後很快就又關閉,這種極端不穩定的性質很可能導致沒法讓一個光子從蟲洞與的一邊運動到另一邊。因此,透過蟲洞進行時空旅行很大程度只是展現了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而非現實中的可操作性。

  • 3 # 來自venus的小魂

    對於這個問題,答主認為是有的!

    因為呀,蟲洞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1916年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弗萊姆首次提出的概念。1930年,蟲洞概念在研究引力場方程進一步完善,他們認為蟲洞就是可以連線宇宙各處的“隧道捷徑”,不僅可以通向宇宙的其他地點,也能前往過去和未來。

    霍金先生曾經說過,沒有任何事物是圓滿的,都有缺口。就算是看起來很圓潤的水晶球,再將它放大無數倍之後,依舊能發現其表面的坑坑窪窪,這一個定律,在霍金先生看來,也同樣適用於時間和空間。

    所以,蟲洞遍佈宇宙任何地方,可能在你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就穿越了數不清的蟲洞了,我們之所以感覺不了,感覺不到,是因為它太小太小,只有中微子般大,也就是千萬億分之一釐米。這些蟲洞,又被科學家叫做量子泡沫

    未來人類可以穿越嗎?

    根據廣義相對論,蟲洞很難穩定存在,蟲洞在某個時刻產生,短暫地形成,連線起空間中本來相隔遙遠的兩個點,隨後很快就稍縱即逝

    另一方面理想的蟲洞有巨大的引力場,你可能在洞口就被撕碎了,想要安全透過,需要反物質的負能量透過吸收能量來中和

    蟲洞的存在不違反廣義相對論的原理。當然了,蟲洞是否存在還是存疑的。目前沒有實際證據證明蟲洞存在蟲洞一詞

  • 4 # 懷疑探索者

    “蟲洞”這個概念,原本並不流行,真正讓它廣為人知的,是科普作家卡爾薩根。卡爾薩根是比霍金更知名的科普作家,也是一個天文學家。他除了做科普,偶爾也寫寫科幻小說。有一天,卡爾薩根寫科幻小說《接觸》,其中一個情節需要地球科學家到遙遠的星系去。如何才能讓人類突破光速限制,在短時間內跨越遙遠的宇宙空間呢?卡爾薩根先想到了“黑洞”這個概念,當時黑洞學說很火,卡爾薩根就假設,是不是用黑洞做一個時空隧道讓宇航員穿越?做事情追求苛刻的卡爾薩根不放心,打電話給他的朋友,物理學家索恩,告訴他這個想法,請他鑑別一個這個穿越的理論是不是靠譜。電話那頭,索恩告訴卡爾薩根,你別用黑洞這個概念,誰去哪裡都得死翹翹。卡爾薩根就問他,那麼應該用什麼理論好呢?索恩思索了片刻,向他推薦了“蟲洞”這個概念。

    蟲洞這個概念,最早源於愛因斯坦和羅森,兩個人提出一個“愛因斯坦-羅森橋”的概念,認為黑洞和白洞之間,有一座連線二者的“橋”。但是,透過這座橋要給過橋費,沒有人支付的起——必須超光速才能透過。之後,物理學家惠勒繼續研究它,給它取了一個“蟲洞”的名字。這,就是“蟲洞”概念的由來。

    卡爾薩根第一次在科幻小說用了“蟲洞”這個概念,《接觸》這部小說大獲成功,之後又被改編為電影,風靡全球。“蟲洞”一炮而紅,從此成為科幻小說或者科幻電影裡面穿越遊戲的標配。不過,蟲洞是一個數學推導,還沒有確鑿證據證明,理論上要維繫一個蟲洞的穩定,需要很巨大的負能量,這都不是人類目前階段的能力所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