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娛小北
-
2 # I洞察秋毫
只要能動,誰也不想窩在那裡等死。何況資源擺在那裡,用了,名利雙收,何樂而不為!其實跟拼不拼扯不上關係,那叫興趣使然,不像我,吃不上飯了那才叫拼。
-
3 # 㸃亮
別說本山大叔61歲,就是70多歲的姜太公照樣等明君召喚,大展拳腳,要名揚天下,名利之心一點都不輸佛系青年。
好名好利是人的本性。司馬遷在他的著作史記上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
簡單的說,就是天下的人每天忙忙碌碌,爭來爭去,都是名利二字。
趙本山是苦命的孩子。
從小就沒了娘,據說沒孃的孩子命特別苦。
他這種出身一窮二白的孩子,從小就寄人籬下,他得看別人臉色生活,所以他渴望出人頭地的願望特別強烈。
1963年,趙本山母親病逝,父親遠走他鄉,幾乎成為孤兒,開始跟二叔(盲人)學藝。
1974年,趙本山17歲入公社文藝宣傳隊,又入威遠鄉業餘劇團,後借調西豐縣劇團主演二人轉。
1987年,姜昆在遼寧鐵嶺偶然看到趙本山的一場演出後,極力向中央電視臺導演推薦趙本山。
後來,他做生意、拍電視劇、成立本山傳媒等等,因為他有一種深入骨髓的恐懼,對貧窮的恐懼,由此,他的名利心更比同時期的人更強烈些,比如潘長江、鞏漢林。
這種恐懼和對名利的超常渴望,會保持到死,都不會變。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
這也是司馬遷說的話,簡單地概括一下,就是說,無論是誰,不管是王侯將相,還是販夫走卒,在感覺自己窮這方面,都是一樣的,電影裡臺詞說,就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有一次萬科董事長王石說過,除了世界上少數幾個超級富豪,比如巴菲特,還有就是極少數官員,不缺錢外,絕大數人都是錢不夠花。
大家都看見本山大叔大把大把銀子進來,那花出去的錢呢?
咱就說紅樓夢裡的賈府,王熙鳳說的是實話,賈府就是空架子了,進的少,花的多,一年不如一年了。
趙本山做的是生意,劉老根大舞臺是生意,本山傳媒也是生意,還有咱們看不見的生意,日進斗金那是神話 ,有賠有賺才是正常。
但不變的是各種開銷是與日俱增,別的不說,一對兒女長大了吧,需要花錢了吧,但只是看見的,看不見的,那可是沉在海面下的冰山。
自我實現的需要為啥老領導都不願意退休啊?
為啥董事長、總經理到了年齡都死活賴著不走,非要多幹幾年呢?
錢的因素,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原因是尊嚴、面子的需要。
走訪調查,前呼後擁、笑臉相迎,一個簽字,左右企業命運,眾生收入,這種感覺,就是顧盼自雄、藐視一切的驕傲。
如果你看退休的這些老領導、董事長,你會發現很普通,為啥,因為他們少了那種發自內心的驕傲。
本山大叔身上有無數光環,這些光環想要繼續發光,就需要本山大叔繼續呆在江湖,剪個彩、題個字,在某個藝術節總要講幾句話,到了需要援助的時候,總要掏點錢吧?
怎麼辦啊?
企業還要經營,利潤還是要增加,人脈還需要擴充套件,都需要努力啊。
一切都是幻象,但我們往往身在其中,不能自拔。
回覆列表
找到熱愛的事業,並不留餘地的堅持下去,想必這才是最幸福的事!而趙本山就這樣堅持至今!
作為文藝工作者的趙本山,就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事業,如今61歲的他本可以安享晚年,但年齡並沒有讓他服老,而是選擇繼續工作,與老搭檔範偉時隔10年再拍《劉老根》。
這部經典又充滿回憶的鄉村喜劇,再次開機也就意味著是新的挑戰,趙本山能否憑藉此劇獲得影視劇上的好口碑也在此一搏!
當然,作品還沒出來也無法判斷好與壞,而如今能看出來的就是趙本山本人的努力。在拍戲過程中,趙本山為了能更加真實更加貼近人物個性,堅決不用替身,選擇親自上陣淋雨且全身溼透。
從拍攝者那也可得知趙本山已被暴雨淋病,且連續重感冒多天,一位61歲的花甲老人為了藝術為了事業不惜身體,雖然這樣的做法不提倡,但不得不說趙本山太拼!
王小寶一直跟在師父身後,勸說無用後,為了能讓師父舒服點一直幫他整理溼掉並粘在身上的衣物,十分貼心。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王長貴”對師父的愛不輸對親生父親的愛,這也難怪趙本山如此愛這位徒弟,拍戲都帶著他,給他露臉並出名的機會。
名利均有的趙本山,為何還如此之拼?
花甲之年、兒女雙全、徒弟發展風生水起,趙本山卻對事業依舊保持著熱愛的心,這也許就是著名演員牛犇老師用一輩子展現出的堅持,也就是那句話:“找到熱愛的事業,並不留餘地的堅持下去!”
當然,追夢與名利與年齡無關,趙本山喜愛文藝工作喜愛演戲,這就是他熱愛的,所以他即便名利雙收,依舊為夢想拼命。
就像84歲的牛犇依舊堅持演戲一樣,從10歲開始從藝到如今的耄耋之年,他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熱愛的事業拼搏。與趙本山老師一樣,為了尋求真實為了達到拍攝效果,從不用替身,即使再危險也不會膽怯。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態度與精神,牛犇老師為此也吃了不少的苦,60歲那年拍攝《風吹風鈴》時摔傷,頸椎錯位肋骨斷兩根,且胸骨骨碎,這樣的傷害就算放在一位年輕小夥子身上也夠難受,何況是已到花甲之年的老人。
但即使是這樣,牛犇老師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與熱愛的事業,即使此後被狗咬傷,胳膊骨折,他都堅持到最後。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些苦難成就了牛犇,金雞獎、百花獎、終身成就獎,都是他一生的榮譽與成就,更是他一生的印記,看到這些獎盃後曾經一切的傷痛都是浮雲。
所以,趙本山與牛犇一樣,在他們眼中熱愛的事業永遠是第一位,在事業面前身體的健康都要排在後面。
看趙本山渾身溼透的樣子,不禁感慨夢想的力量!被外人封為“傳奇人物”,在自己看來只不過是一位追求夢想的追夢者,衣服溼了可以換,但夢想“溼”了可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