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泉遺夢
-
2 # 挑戰英語打卡1000天
張居正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了,但是他沒有培養好改革接班人,在他死後,萬曆皇帝對他進行令人髮指的反攻清算,他的改革全部被廢除,自然也就失敗了。張居正畫像
萬曆元年到萬曆十年,張居正辛辛苦苦的十年大改革,可以說是碩果累累,成績頗豐。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取得了極其好的成績,但是他死後,萬曆皇帝廢除了他所有的改革,致使改革功敗垂成!
萬曆畫像
有人說張居正沒有在內閣培養一個合格的事業接班人,可是張居正培養的接班人不在內閣啊,他就說那個坐在龍椅上的萬曆小皇帝啊。張居正生前堅信萬曆是個不出世的明君,因為那時候的小萬曆表現出了超越同齡的成熟和懂事,所以張居正便把一生的心血都用在了萬曆的身上。
張居正畫像
可是,張居正忘了,一個人在10到20歲的時候性格是最多變的,況且萬曆的祖父是嘉靖皇帝,那個“偏執”“冷酷”“弄權”的啥人;他的外祖父李偉本來就是一個沒有什麼本事的人“貪婪”是李偉最大的特色。所以小萬曆的血液中流淌著“偏執”“冷酷”“弄權”“貪婪”的基因。當然,這些張居正是萬萬想不到的。萬曆畫像
張居正看走了眼,他用盡心血培養的接班人萬曆皇帝在他死後親身毀了他的萬曆新政,也把大明王朝推進了覆滅的深淵。
-
3 # 倪說歷史
張居正(1525—1582年)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字叔大,號太嶽,湖北江陵人。隆慶元年(1567年)入內閣,隆慶六年(1572年)為內閣首輔。為內閣首輔時,隆慶皇帝已死,新即位的萬曆皇帝年僅十歲。由於當時各種社會矛盾劇烈,在這種情況之下,出現了張居正的改革,以求緩和社會矛盾,挽救明朝的統治。
張居正自出任內閣首輔,先後執政十年,盡力輔佐小皇帝,以天下為己任,實行種種改革,比較重要的包括整頓吏治,張居正提出有名的“考成法”,規定六部、都察院各衙門,凡屬應辦的公事,都要根據事情緩急,立定期限辦理,設定文簿登記存照,依限辦完登出。整飭邊防,改善同蒙古的關係,封蒙古俺答汗為順義王,命名其城為歸化城(今呼和浩特),並在大同等地設立茶馬互市,與蒙古進行貿易。又調抗倭名將戚繼光鎮守薊門,用李成梁鎮守遼東。俺答受封以後,約束各部不來犯邊,於是西北邊塞安寧,二十餘年沒有戰爭。
在興修水利方面,張居正用治河專家潘季馴治理黃河、淮河,使河永不再入淮,大大減少了水災,保障了農業生產,多年棄地得以變為良田。
清丈田地是整頓賦役的一項措施。明中葉以來,官僚貴族及豪強地主大量佔有田地,又以種種手段,隱瞞田地與人口,逃避賦稅和徭役。張居正在全國清丈田地,凡各府、州、縣的勳戚莊田、民田、屯田、職田等等,一律重新丈量。此項工作由戶部尚書張學顏主持進行,開始於萬曆六年(1578年),告竣於萬曆九年(1581年)。田地清丈的結果,總計全國田地為七百零一萬三千九百七十六頃,比弘治時增加了三百多萬頃。
一條鞭法是整頓賦役的最重要的措施,主要是解決“役”的徵收問題。一條鞭法的主要內容是:“總括一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一概徵銀,官為分解,僱役應付。”一條鞭法還沒有把力役全部攤入田賦,只是部分地攤入田賦。但歸併和簡化徵收專案,統一編派。把過去對各州縣徵收的夏稅、秋糧、裡甲、均徭、雜役以及加派的貢納等項統統折成銀兩,合併為一個總數,一部分按丁攤派,一部分按田賦攤派。第四,賦役的徵收解運,由過去的民收民解(即由裡甲辦理),改為官收官解(即由地方政府辦理)。
張居正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最終卻失敗。究其原因,當然是由於他不可能靠個人之力扭轉整個社會制度性的問題,尤其是他又不注意處理好和小皇帝的關係。所以當張居正一死,就遭到皇帝的清算。
回覆列表
我們國家從古至今就有一個和歐洲不同的最大特點,那就是“多民族統一大中國”!大就意味著穩,穩意味著不容易隨便改革!像歐洲那些民族國家相對下能夠說改就改,畢竟就管那麼點人那麼點地方!所以說,如果大廈將傾,如果沒有超人的力量那麼你只能順勢而為!穩定起來的時候,強如匈奴也無法撼動!朽敗的時候一個無名小卒也能讓你天翻地覆!所以說張居正是賢能之才,救世宰相,然而大勢所趨神仙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