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錦巷子

    教育滿足的是主流價值觀主導的社會的需要,目的是穩定和不越軌,因此創造力不會在這種教育體系裡出現。自古以來,真正有創造力的人很少是循規蹈矩教育出來的。

  • 2 # 酷炫腦科學

    教育是不是創造力的殺手,取決於教育的內容和教育的時間。

    一方面,我們個人的創新也好,社會的創新也好,都不是僅僅來自於單獨個體的天才,而是更多的來自於整個社會的一代一代的積累。這是因為我們的創新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整個社會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一些略微的改造和重組產生的。就像牛頓說的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類的任何一點創新也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產生的, 是整個社會在時間積累中共同產生的。所以創新依賴於對以往知識的吸收和積累,也得益於不同人之間積極的互相交流,而一個社會的歷史底蘊文化底蘊越是深厚,人口基數越大,能夠產生出來的創新也就越多。其實創新和達爾文進化中的試錯是非常類似的。因此,只有當我們充分地去參與教育,學習前人的積累的智慧,我們才有可能做出一些創新;如果不學無術,對於前人發現了什麼知道了什麼一無所知,是很難做出具有創造力的成果的。

    但是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大腦的創造力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平時的胡思亂想,也就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做白日夢。這個胡思亂想的過程來源於大腦的預設網路,這個預設網路在我們專注於某一項任務的時候會被抑制,而在我們沒有特別的事情需要保持專注的時候會重新活躍起來。所以當我們在認真的學習知識認真聽講的時候,大腦的預設網路是被抑制的,我們在這個時候自然很難發揮創造力。而就當我們在學習的間歇有機會胡思亂想的時候,才能夠將大鬧鐘的各種各樣的知識以創造性的方式組合起來,產生除創造性的思維結果。所以在教育中不應該安排的太過於密集,不應該佔用一個人一天中過多的時間,而是應該留出一些時間讓大腦進行創造性的活動。這才是創造力的保證。

  • 3 # 單車上在歡笑

    中國學生考試不輸人,學識比別國學生更淵博。但是,從創造力來看結果,就悽慘了。我們所能看見的一切,包括吃、穿、住、行、娛、醫……所有範圍內的一切用具、設施、材料、技術、理念……極少見到中國人發明的。 中國人的天賦素質並不差,這是世界公認的。

    證明問題出在教育——只注重學現有知識,而忽視創造力的培養!此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的因素,就是日常生活當中垃圾似的用語。 “沒聽說過”、“沒見過”、“有你這樣的嗎?”……這些型別的垃圾語言數不勝數。

    沒聽說過的就不能說?沒見過的就不能做?簡直是創造力的殺手。因為這些語言會對人產生強有力的暗示:沒人說過的不能說,沒人做過的不能做,以至想都不敢想。擁有這些垃圾文化的民族還能有創造力嗎?還能發明出什麼東西來嗎? “你會發明創造哦”!這句話在中國,常常不是用來讚許人,而是用來諷刺挖苦人。悲劇!這種現象是咱民族的悲劇!

    “自作聰明”、“自以為是”,這些誹辱性言辭,是所有發明家在成功之前遭受的待遇。好像別人想什麼、做什麼須要他們批准似的,又好像他們想不到、做不到的,別人必須想不到、做不到似的。 感謝上帝!好在有許多強者意志堅定,不畏人言,將垃圾語言化為動力,勇往直前。世界因這些強者,才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遺憾的是,人們從小就被這些垃圾文化燻蝕著,與生俱來的創造精神逐漸消逝,太多的天才被文化垃圾所同化、埋葬。 人從小生活在垃圾文化的環境中,人天賦的創造精神,不知不覺就被這些垃圾文化所吞噬、禁錮。

    若不清理這些垃圾文化,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將沒有未來!中國文化固然存在值得弘揚的東西,但垃圾必須清理。因為,清理文化垃圾也是弘揚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 4 # 華熵科服

    為什麼很多人看不懂這個社會運作,看不到機會,就在於他很難放下自己固化的思維方式,很難去適應融入新事物新趨勢新時代。因為我們現在的教育太注重學科知識的經驗傳授,而缺乏一些對學習力的傳授。當前的教育主流更多傳授要學到什麼,還不是啟發怎麼去做,更很少去深入探究為什麼要做。所以從學習架構來說,縱向可以分三個層次,即學什麼,怎麼學,為何學。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從上往下,它的重要性是越來越凸顯,因為三層次是從知到術到元動力。但是,從以經驗傳授為主的教育體系,三層次重要性,是從上往下反而愈加忽視。這點相信大家從孩子寫到深夜的作業與刷題應試就可以輕易得出這個結論。所以大家就會發現,我是把學習的三個層次,放在兩個不同的教育背景下去分析的。一個是過去式的教育,以服務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經驗傳授為主的重視"做事"教育模式。一個是未來式的教育,面向未來知識經濟趨勢的試錯創新的重視"做人"教育模式。今天,幸運的是,我們已經站在了這兩種模式切換的臨界線上。過去式的教育,是一種經驗的傳授,對過往知識方法技能的一種總結,然後有效的傳授給學生。這是非常重要的。在過去中國二三十年經濟高速發展中,這種高效教育保證了我們像流水線一樣生產出一大批有紀律、有文化、有技能的技術人員,熟練駕馭了技術、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進步,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基礎性建設性工作,造就了今天日新月異的城市面貌和傲視全球的工業體系。但是以經驗傳授的教育基於幾個條件才凸顯出它的高效:一,可以規模化標準化的傳授,對應的是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模式;第二,這種經驗傳授教育,他的變化是緩慢的,它對應的是相對穩定的一種生產方式。所以,今天為什麼現在出現了一個明顯的現象,教育生產流水線上培養出來的很多畢業生,他無法適應一種新的企業方式,我們很多企業家和HR抱怨找不到合適的人。這就說明了,我們現在的社會經濟執行模式,特別是行業領先型企業,它進入了一個迅速迭代進化創新模式的一個時刻!展望未來,我們正將進入一個知識經濟、內容創造、連線創造創新價值的偉大新時代!一個"個體"逐步從資本、土地、機器依賴中擺脫出來,凸顯更大價值的偉大新時代!在這樣一種經濟社會變化趨勢下,教育做為生產力創造力的母體,教育的重要性不是經驗(無經驗可談)而是試錯(失敗孕育成功)。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愛因斯坦發明燈泡,一萬次的試錯,才成就了他一次創時代的偉大發明。未來新經濟,無論是內容的原創,模式的創新,都在試錯中迅速打補丁,迭代,完善,進化。這個過程中,誰的時間、財務和人力成本,能夠做到最高效,誰就具有了生產效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充實自己的大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