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海棠
-
2 # 看遍山川
從原則上講,皇宮裡的女子除了他親生母親和女兒及老皇帝的其它老婆,其餘都有可能是皇帝的妻子,這個人數是從理論上講的,而實際能得到皇帝寵幸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是個民間杜撰名詞,從春秋禮制角度來追溯這個詞,“三宮”只是諸侯夫人,不是王的的妻子,王后級別是六宮,而“六院”無可考,估計是從“六宮”演繹而來,原本是指皇后寢宮有六,古詩詞裡經常使用“六宮”來指代皇帝后宮,是用的引申含義。“七十二嬪妃”也來歷不明,文言文中數字是虛數表達,表示數量眾多,這個詞語大概採用了漢語用“三十六”或“七十二”表示多數的習慣。
文史中正規表示皇帝妻子數量級別的是“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皇帝的妻子分三六九等,各有品第,各朝各代名稱,數量互有不同,把她們逐一分清也是個技術活。
這些都是皇帝的妻子在理論上的配置,打個比方,就像買了個新房搞個裝修,可以弄個金碧輝煌,也可以標配,簡配,甚至沒錢先住毛坯。
所以不同朝代,皇帝的妻子多少也不盡相同,皇朝興盛皇帝英武不一定多,國勢衰敗天子孬弱不一定少。有一夫一妻的明孝宗,也有妻妾成群的成吉思汗和完顏亮。
明代以前,皇帝一夫多妻,一夫一妻都有出現,特別是幼君或末代繼位不久失位的,常常就只一妻。明代之後清朝都是一夫多妻,不過從秦皇漢武到女真滿清還沒有哪位皇帝真正有過“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
-
3 # miracle97
對於皇帝的后妃,古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說法。其實,這只是一種泛泛之談,皇帝后妃的編制歷朝歷代相近,但在名目和數量上大不相同。
所謂三宮,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宮和東西兩宮,這是明清以後的體制。其實,三宮最早是指諸侯夫人的居所,天子后妃居所應稱六宮。《禮記》記載:“王后六宮,諸侯夫人三宮也。”可見,六宮才是皇后居住之所,所以人們又用六宮代指皇后。
所謂六院,亦作六苑,是後宮嬪妃們所居的宮苑,後泛指后妃。明朝之後,三宮六院才被用來泛稱皇帝的妃子。
所謂七十二嬪妃,是一種指代皇帝后宮人數眾多的虛詞。實際上皇帝后宮侍妾的數目遠比七十二為多。例如《禮·昏儀》中寫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可見早在諸侯時期,國君就已經妻妾甚眾了。至秦漢時代,更有了後宮佳麗三千的說法,規模要比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大得多。
-
4 # 優質文化探秘
民間傳說: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果真如此嗎?
“三宮六院”一詞泛指帝王的妃嬪,最早出自元代《抱妝盒》中的楔子:“兀那三宮六院,妃嬪綵女聽者:明日聖駕親到御園,打一金彈,金彈落處,有拾得者。”
最早的話,“三宮”是指諸侯大人的居所,而天子后妃的居所被稱為“六宮”。據《周禮·天宮內宰》記載:“王后帥六宮之人。”另據《禮記》記載:“王后六宮,諸侯夫人三宮也。”東漢經學大師鄭玄解釋說:“正寢一,燕寢五,合為六宮。”漢代時,皇帝、太后、皇后被合稱為“三宮”,而太皇太后、太后、皇后也可以合稱“三宮”。唐代穆宗時(820―824),兩太后和皇后合稱“三宮”。由此來看,以前所說的三宮並不是一個特定的稱呼。
民間所說的“三宮六院”,實際上來源於故宮的建築。明清時期,皇帝住在乾清宮,皇后住在坤寧宮,“六院”是皇帝和后妃們生活起居的地方。三宮也叫“後三宮”,指的是明清以後的故宮規制,即皇宮中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六院”也作六苑,是指“三宮”的東、西兩路六院,即“東六院”(“東路六宮”)和“西六院”(“西路六宮”),其中“東六院”是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和延禧宮;“西六院”是永壽宮、翊坤宮、 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太極殿(啟祥宮)。所以,“六院”實際上是十二院。
起初,“六宮”或“六院”也可用來專指皇后。唐代時,六宮才開始泛指后妃。比如,李賀在《貝宮夫人》中寫道:“六宮不語一生閒,高懸銀牓照青山。”再如,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些詩句中所說的“六宮”都是指后妃,而不是皇后。等到了明清兩朝,“三宮六院”正式泛稱后妃。
“七十二妃”正如“粉黛三千”一樣,屬於虛指或泛指,意思是皇帝的妻妾非常多。實際上,大多皇帝的侍妾遠超七十二。歷史上,關於歷朝歷代皇帝的后妃,編制大約一樣,也就是說后妃的名目和數量差別不大,所以“七十二妃”只是一種泛泛之談。據《禮記》記載,周朝“天子後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由此來看,早在周代時,天子的妻妾就已經很多了,而且還按等級封了名號,像夫人、嬪、世婦、御妻等。自漢代起,朝廷建立起了完備的后妃體制。
漢初,后妃分八品,即一品皇后,二品夫人,三品美人,四品良人,五品八子,六品七子,七品長使,八品少使。從漢武帝起,後宮嬪妃增加為14個等級,即昭儀、婕妤、娥、容華、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官、順常、無涓,以及共和、娛靈、保林等。晉代時,皇后之下設三夫人,即貴嬪、夫人、貴人;另設九嬪,即淑妃、淑媛、淑儀、修華、 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此外還有美人、才人等。至此,后妃中的三夫人、九嬪便有了具體名稱。
清朝到康熙以後,規定後宮共設八級妃嬪:皇后一位,主內治;皇貴妃一位,貴妃二位,妃四位,嬪六位,以上四級,佐助皇后治理內廷;嬪以下為貴人、常在、答應三級,都沒有規定數額。儘管有以上規定,但具體到每位皇帝,后妃數目還是不一樣的。在清朝的十位皇帝中,康熙皇帝的后妃最多,共有六十七位;光緒皇帝的后妃最少,只有三位,就是我們多次提到的隆裕皇后、珍妃、瑾妃。
當然,封建帝王的權力“至高無上”,因而隨意選妃納嬪再正常不過了。然而,不正常的是,在封建社會里,那些受不到皇帝寵幸的、失寵的以及被打進冷宮的妃嬪,只能抑鬱而終,所以說“宮中多怨女”。
回覆列表
後宮的妃子數量和皇帝個人喜好,禮制,皇帝個人健康有關。有的皇帝就是佔有慾強就有很多妃子,儘管很多女人皇帝連面都沒見過。不過大多數皇帝沒有那麼多妃子,就拿明清兩朝來說,基本都沒有那麼多妃子,明朝還有一生就一個“老婆”的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