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2
回覆列表
  • 1 # 阿天的平凡世界

     魯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經過千年發展,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魯菜有自己五大特點如下

     1、鹹鮮為主,擅用蔥薑蒜,原汁原味

      原料質地優良,以鹽提鮮,以湯壯鮮,調味講求鹹鮮純正。大蔥為山東特產,多數菜餚要要用蔥薑蒜來增香提味,炒、熘、爆、扒、燒等方法都要用蔥,尤其是蔥燒類的菜餚,更是以擁有濃郁的蔥香為佳,如蔥燒海參、蔥燒蹄筋;喂餡、爆鍋、涼拌都少不了蔥薑蒜。海鮮類量多質優,異腥味較輕,鮮活者講究原汁原味,蝦、蟹、貝、蛤,多用姜醋佐食;燕窩、魚翅、海參、幹鮑、魚皮、魚骨等高檔原料,質優味寡,必用高湯提鮮。

      2、以“爆”見長,注重火功

      魯菜的突出烹調方法為爆、扒、拔絲,尤其是爆、扒素為世人所稱道。爆,分為油爆、鹽爆、醬爆、芫爆、蔥爆、湯爆、水爆、宮保、爆炒等,充分體現了魯菜在用火上的功夫。因此,世人稱之為“食在中國,火在山東”。

      3、精於制湯,注重用湯

      魯菜以湯為百鮮之源,講究“清湯”、“奶湯”的調製,清濁分明,取其清鮮。清湯的製法,早在《齊民要術》中已有記載。用“清湯”和“奶湯”製作的菜品繁多,名菜就有“清湯柳葉燕窩”、“清湯全家福”、“氽芙蓉黃管”、“奶湯蒲菜”、“奶湯八寶布袋雞”、“湯爆雙脆”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被列為高檔宴席的珍饌美味。

      4、烹製海鮮有獨到之處,對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製堪稱一絕

      山東的海產品,不論參、翅、燕、貝,還是鱗、蚧、蝦、蟹,經當地廚師的妙手烹製,都可成為精鮮味美之佳餚。

      5、豐滿實惠、風格大氣

      山東民風樸實,待客豪爽,在飲食上大盤大碗豐盛實惠,注重質量,受孔子禮食思想的影響,講究排場和飲食禮節。正規筵席有所謂的“十全十美席”,“大件席”、“魚翅席”、“翅鮑席”、“海參席”、“燕翅席”等,都能體現出魯菜典雅大氣的一面。

  • 2 # 在石

    魯菜發端於春秋戰國時的齊國和魯國(今山東地區),歷史悠久,影響廣泛。其孕育期可追溯於春秋,秦漢進一步發展,南北朝時期已趨於成熟,宋代自成一大菜系,明清時期大量菜品進入宮廷。魯菜選料考究,刀工精細,技法全面,調味平和,菜品繁多,對火候的要求尤為苛刻嚴格,強調鮮脆嫩的成菜效果。中低檔大眾菜往往蔥香醬香突出,以炒、燒為主,佐麵食為妙,在我國以麵食為主地區廣泛流行;高檔菜品常用高湯,水發海參、新鮮鮑魚、魚翅、泰山赤鱗魚等名貴食材,多用扒、蒸等技法,具有宮廷菜、官府菜的流風餘韻,“堂堂正正,不走偏鋒”,成菜大方古樸,口味鮮美純正,符合儒家飲饌美學要求,宴席隆重豐盛,講究禮儀。魯菜在中國飲食文化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飲食對精細的追求以及五味調和的飲食哲學都發端於魯地;魯菜在四大菜系中最具自發型菜系的特點,各地方菜系的多種基本烹飪技法大多發源於魯菜;受宮廷官府的影響,魯菜中有大量菜品極端考驗廚藝,魯菜擔負著保留傳統飲食文化精髓的沉重責任。

    魯菜的特點有五個:1.鹹鮮為主,突出本味 2.以“爆”見長,注重火功 3.精於制湯,注重用湯 4.烹製海鮮,獨到之處 5.豐滿實惠、風格大氣

  • 3 # 水面染五彩

    明油亮芡,包括東北菜都有這個意思,現在人民的吃飯問題解決了,不象過去,所以也改變了許多,明油亮芡指的是菜要清亮乾淨把菜做的透亮,不是黑乎乎的一盤子一盤子的。

  • 4 # 惠民141473888

    現在的所謂魯菜早就已經大不如從前了!一,現在都用色拉油做菜,不香也不臭!遠不如過去用花生油香油豬大油做的好吃了!二,現在所有的飯菜都是放大量的味精雞精!造成了都是同一個口味!三,現在所有的萊都加入大量的白糖,口味特別甜!比如扒肘子本應該是鹹香口味,但現在外面包裹一層厚厚的糖漿!特別的甜!

  • 5 # Yang九思

    魯菜講究吊湯,而我以為,吊糟入饌更見魯菜的功底。吊湯用的都是好食材,而吊糟則是用釀酒之餘的酒糟,昇華成香糟滷入饌,做出糟溜三白糟溜魚片糟燒海參糟蒸肉等佳餚,更見化腐朽為神奇的妙處。

    吊糟看似簡單,其實是頗講究的。並不像有人自以為是地認為就是用水泡酒糟而成,若如此,哪有糟香清如許?

    正確的做法,是要將香糟捏碎,加入好黃酒,和八角香葉桂皮茴香白寇花椒香茅蔥薑桂花等香料,充分攪拌後靜置一天一夜,由二次發酵帶來糟滷獨特的香味。

    待酒糟充分地吸收了黃酒和香料的滋味,用紗布包裹,兜起,吊在一個酒罈之上,糟汁淅瀝落入壇中,就成了能入饌的好香糟。

    糟溜魚片是魯菜中常見的一道糟溜菜。膠東近海,所以多用黃魚,而濟南近湖河,所以多用草魚或黑魚,其實講究的得用鱖魚,而且最好是農曆春來三四月的才夠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還有人說八月的鱖魚有桂花香,所以更好吃,老虎口寡沒吃過,所以不敢妄言。

    糟溜魚片的升級版,是魯菜中的“糟溜三白”。據說侯寶林大師每到“泰豐樓”,必點此菜。

    所謂“三白”,是指魚片,雞片,玉蘭片,且食材是頗為講究的。魚,最好是選鱖魚,魚若夠大夠肥,則片略厚片,一般是斜刀片薄的連刀蝴蝶片,就是第一刀不片斷,第二刀片開,這樣魚片就夠薄又夠大,形似蝴蝶,玉蘭片,也就是筍片,只用最細嫩的筍尖,切片汆水備用。雞用雞裡脊,也就是雞胸肉下的兩條嫩肉,也叫雞牙子,也片大薄片,加蛋清澱粉精鹽抓勻調味。

    起紅鍋,熱油,四成熱時,將漿好的魚片和雞片分別下鍋汆滑,至魚片和魚片發白控油盛出,再用清水汆過,為的是鎖住魚片雞片的鮮嫩多汁而去掉多餘的浮油。

    再起鍋,放吊好的清湯,加鹽、糖調味,放入汆好的筍片,小火燒開,依次放入魚片和雞片,再加入香糟滷輕輕晃動,慢慢地淋入水澱粉,勾薄芡後出鍋。魚片雞片玉蘭片三白,白的素雅卻又有分別,嘗來,滑嫩異常,鮮中帶甜而糟香四溢。

    要是更嚴格來講,若直接用雞片來做,略有腥息,所以好的廚師會將雞牙子斬細泥,和清湯溼芡一起攪為糊狀,入油滑為芙蓉雞片,再去烹飪,滋味則更好。

    此菜的關鍵除了食材,更見烹飪功夫,所謂“糟溜”,關鍵在“溜”字,糟易揮發,所以火候把握最為關鍵,要一溜而過,一溜而成,否則糟“溜”走了,就難有此味了。

    十多年前,老虎初來濟南,吃過一次好的糟溜三白,魚片鮮甜,雞片滑嫩,而糟香雋永。很是難忘。

    好多年沒吃到了。我很想念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軍人在碰到一件事的時候,是如何思考的,與常人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