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影笑年
-
2 # 相魄
我買了一整套的魯迅先生文集,從上學時期就曾拜讀過他的作品,那時候周樹人是我們上學時期的噩夢,因為只要有周樹人那就得背誦全文,所以我們比較不喜歡背誦全文,但是他的文章我們都要讀上幾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閏土,祥林嫂,阿Q傳,等我們是百讀不厭,但是不知其中滋味!
現如今再次拜讀魯迅先生文章已是文中人了,歲月蔥蔥,物是人非事事休,小時候不知童年樂趣,現在知道了,可是已不再少年,周先生讀起來有些尖酸刻薄,讀了他的雜文每個攻擊他的人他都要反擊回去,可見為人處世,不是太好。
周樹人教會了我們要懂得反抗,懂的珍惜眼前人,要懂得知足,要懂得世間不易,要知道時勢造英雄!
人生導師啊!人生先驅者!
-
3 # 使用者551949564013世襲
魯迅先生雖然生活在舊時代,當時世人也有形形色色的感觸,但沒有人敢說出魯迅說的話,也沒有人剖析自已,去暴露周圍的一切,甚至到今天也沒有人象魯迅先生那麼勇敢和徹底。魯迅會罵是仰仗了人的宣傳,豈不知這“罵”是在無端被罵以後的反映,只不過那些“矮人”的罵連他自已都被歷史碾沒了,僅留下了魯迅的文章,和這“罵”。
魯迅先生早期注意於教育和學朮,從其成績來看,如果不被拉入文字辨論中來,其於中國傳統文化是有特別大的建樹的。不承想一篇《阿Q正傳》攪動了人們的神經,諸罵開始,也成就了魯迅的罵名。
魯迅先生思想的敏銳,源於傳統文化的淵博和赤子之心。對改造社會新生力量的支援和不避風險,對腐朽事物的厭惡和爭鬥,“我以我血薦軒轅”是一如既往的,並不投機。深感於黑暗中的人的苦痛,力圖替人找出一條光明的路,《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表露出多麼的無耐,但是先生沒有妥協過。他支援中山先生的革命,馬恩思想傳到中國,先生熱烈地接受,但他不崇尚洋教。
魯迅先生對病態的社會和社會上的病態深惡痛絕,不留情面的揭露和批判是前無古人,今天從罵他的群體看來,也是後無來者的。當下一幫轉基因動物臆測魯迅和周作人的糾紛,煞有介事地肯定桃色事件,魯迅的罵對這幫東西還有現實作用,我也常想罵這幫畜牲比魯迅還要罵的厲害。
魯迅的思想是用錚錚話語來表達的,有人象被捅了心,做的事恨被揭了皮,先生那是迸出火花的吶喊。今天許多人看到魯迅說的是自已,也恨的咬牙,所以他死去了那麼久,還要招這幫餘孽的罵。從這一點說,先生的思想沒有過時,並且也並不被罵湮沒。
所以我早前在此欄上說:永遠的魯迅,魯迅千古。
農民——世襲王
-
4 # 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近幾年來,中學語文教材裡的魯迅先生作品被刪一事,引發了一系列的疑惑:魯迅先生的作品真的過時了嗎?魯迅先生的精神真的毫無意義了嗎?魯迅先生對中華民族劣根性的揭露,還適應當今的社會嗎?我們今天還需要魯迅嗎?今天我們重拾魯迅先生的作品,緊密結合當今社會道德滑坡等現象,從不同方面對不良現象進行針砭,並提出繼續學習魯迅先生的批判鬥爭精神,發揚他理智的愛國主義精神,再一次喚起民族的覺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信念支撐。
中學語文課本中曾編進了不少魯迅先生膾炙人口的作品,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故鄉》、《“友邦驚詫”論》、《為了忘卻的紀念》、《阿Q正傳》等。這些作品在當時曾發揮過巨大的戰鬥作用,有力地配合了中國人民民族解放和社會解放的偉大斗爭,啟迪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心靈,同時又像一把鋒利的解剖刀,將人性之中最黑暗的部分揭露於世人面前。遺憾的是,今天中學語文課在教學這些作品時,或僅僅結合時代背景,或過分強調時代性,老師覺得難講,於是照本宣科,學生覺得難懂,只好死記硬背,未能很好地挖掘出其現實意義。從而提起魯迅先生的作品,卻成了老掉牙的東西,或是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然而,學習魯迅先生的作品,是否就毫無意義了呢?魯迅精神,是否已經過時了呢。
從《“友邦驚詫”論》到《狂人日記》,從《吶喊》到《紀念劉和珍君》,從《孔乙己》到《阿Q正傳》,魯迅先生以犀利文字作為“匕首”和“投槍”,有力地揭露了反動派和敵對勢力的醜惡嘴臉和險惡用心,對麻木不仁、冷漠無情的國民給予了無情的批判。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列寧曾經說過,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在魯迅先生55年的漫長而短暫的人生旅程中,其一生的行動指南就是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感。先生以犀利如刀的文筆,直陳當時社會弊病,嚴厲批判圍觀者的冷漠無情,對國人國民性的陰暗面,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雖然今天的時代早已非魯迅先生所處的那個時代所能相比,但是清醒地、理智地愛國,並勇於直陳社會之弊端,揭露和批評社會不良風氣和不道德行為,永遠也不會過時。
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感,貫穿了魯迅先生的一生。魯迅先生的一生是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掙扎奮鬥的一生,他用筆作為武器,堅持正義,反抗強權,保護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革命工作中,他熱情支援青年學生的正義鬥爭,揭露反動派鎮壓學生運動的罪惡行徑;在後期,他反對國民黨政府對共產黨人和進步青年的血腥鎮壓,參加了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憤然寫下《為了忘卻的紀念》和《紀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充滿正義和震撼人心的文章,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切開病灶,直入核心,毫不避諱,毫不躲閃,有力的抨擊了敵對勢力和鞭撻了反動派的暴行。
最重要的是魯迅先生的文章揭露了我們民族的劣根性,或者說是集體劣根性,這可以讓我們時刻保持清醒!鞭策我們不斷進步,讓現在現實中的青少年們從小就憶苦思甜,學會感恩,爭當民族的脊樑!讓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回覆列表
魯迅的作品確實有些值得我們學習,但是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看得出其中的侷限性,因此在教育的發展中取捨是非常自然的!當然我們不可否認魯迅作品都很經典,如果說與時俱進就是忘本,我想這是對於新文化的褻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