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旅遊回憶
我覺得,兩個人,不是一個朝代的!不能,比較,誰的貢獻更大!但是,他們,都有一共同點是:忠君愛國!他們是社會進步的推動者!這是我,個人的觀點!請多多交流探討!
-
3 # 笑看人生說隋朝
謝邀,兩個的貢獻都非常大,于謙是民族英雄,北京保衛戰能取得勝利,離不開于謙。他的《石灰吟》很有名,也是他的真實寫照:千錘萬鑿(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而郭子儀也很有名,大唐名將,平定安史之亂中立下了不朽的功績,還有李光弼。唐代宗的時候,僕固懷恩叛變後挑起回紇和吐蕃一起南犯涇陽,徑直逼近長安。他說服回紇和唐聯兵,世代友好下去,抵禦吐蕃。郭子儀沒用一兵一卒,就瓦解掉了回紇和吐蕃的聯絡。郭子儀他對得起“再造唐室的美名,他單騎退回紇,當時他七十歲了。他歷事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郭子儀在軍事上大展身手是在安史之亂爆發後,而安史之亂爆發這年,他擔任朔方節度使。他的貢獻還有平定藩鎮叛亂等。在靜邊軍的戰役中,滅掉敵軍七千人,之後又攻打下了雲中,馬邑和打通了東陵關。九門一戰中,和李光弼聯手,加一塊十多萬人,打敗了叛軍。
再說于謙,話說“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軍俘獲,帶出來五十萬明朝軍隊,損失近半,不該聽信王振的話。此戰元氣大傷,之後送英宗回朝實為藉口,其實是想大舉進攻北京。而這守衛京城的重擔,就落到朱祁鈺以及於謙的身上。七歲時,有一和尚對他的相貌很驚奇,說這是以後拯救時世的救世宰相啊。在1421年,他考中進士。他從小志向遠大。幼時,其祖父收藏了一幅是文天祥的畫像。于謙很佩服文天祥,就將那幅畫給掛在了書桌邊,表達向文天祥學習。他很重視百姓疾苦,兩袖清風″這個成語就和于謙有關。于謙很清廉,他家裡的房子很簡陋只能夠遮擋風雨。明代宗給他造一座宅院,被他給推辭掉了,他說道,如今正是國家危難之時,怎能貪圖和亨受呢?于謙後來蒙冤被殺,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都傷心地痛苦。陳逵被其忠義深受感動,收斂了他的屍體並埋葬了他。
-
4 # 馬踏東京斬倭奴
我現在基本上不回答悟空問答了,因為很多問題都很無聊,比如這個問題,完全是關公戰秦瓊,沒有可比性基礎更沒有相提並論的必要。另外,這個提問目的性太明顯也太牽強,我不做娛樂圈任何人的粉絲,但對於老郭和謙兒哥我還是很喜歡的,如果真愛德雲社,你們以後最好不要用這種低端方式炒作害他們!
-
5 # 劉軍易溯科技
郭子儀和于謙二者相同之處都是挽救了岌岌可危的王朝,抵禦住了外族侵略,是救國有功之臣。但郭子儀的貢獻和歷史地位卻比于謙大得多。首先,于謙是首都中央高管,任兵部尚書,所以責無旁貸的肩負起北京保衛戰。而郭子儀是地方節度使,在亂世居然沒有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反而率領勤王之師逐步平叛安史之亂。論戰功,郭子儀是帶兵四處征討的征戰之功,功勳卓著。而於謙是守城之功,北京保衛戰一戰成名。所以二者軍事成就上就有差別。其次,戰爭結束後,大明的江山根基沒有動搖,于謙擁立新皇帝很快恢復了國家秩序。而大唐經歷安史之亂,國本產生了動搖,又經歷了回紇,吐蕃外族入侵,郭子儀是在不斷征討中逐步收復失地,再慢慢輔佐皇帝恢復大唐統治的。從政治貢獻上郭子儀也大於于謙。最後,郭子儀雖然兩次被罷免,但關鍵時刻仍被啟用,手握重兵卻不貪戀權柄,晚年一直被皇帝重用和信任,尊為尚父,八十五歲高齡才去世,諡號忠武,有一個完美結局。而於謙卻成為石亨等一群小人為了擁立之功的犧牲品,被明英宗冤殺不得善終。這說明於謙在政治經驗上也沒有郭子儀老道。
回覆列表
郭子儀大唐名將忠臣,平安史叛亂、一己之力勸退回紇、再造大唐中興的第一功臣,歷經四朝功高德重且安享晚年結局善終,于謙大明忠臣清官,在明英宗被俘瓦敕兵臨城下臨危不懼擁立代宗力抗強敵終將其擊潰並迎回英宗挽大明於狂瀾,可憐結局悲慘被同僚誣害遭復位的英宗以謀反罪斬首鬧市並抄家,挽救大明的一位忠臣就這樣含恨屈死,貢獻郭子儀大,功勳名望于謙更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