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位於陝西咸陽市乾縣城北六公里的梁山上。梁山山體為圓錐形石灰岩,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61.5米,實際高度160多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上設闕樓,百姓稱之為雙乳峰。兩峰之間有神道連通,又稱司馬道。【秦始皇始制翁仲銅像,立於咸陽宮司馬門外,故稱】據史書記載,陵墓原有內外兩重城牆,四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等許多宏偉的建築物。城牆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兩旁現有望柱一對,翼馬、鴕鳥各一對,石馬及控馬石人五對,戴冠著袍持劍中郎石人像十對,石碑兩通。東為無字碑,西為述聖記碑。闕樓後有賓王像六十一尊,石獅一對。
遠觀梁山南北三峰,是否像一個躺著的女人,俺覺得像。。
梁山自周、秦即為名勝之地。登上山巔,氣色晴好時,東望可見九嵕山即唐太宗昭陵所在地;南向可見太白、終南。腳下樑山,三峰特起,主峰蒼潤高峻,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整個山麓林木蔥蘢,古柏參天,環境雅緻肅穆。武后逝後,有大臣以為“卑者不宜動尊者,”建議為其另建一陵。但中宗還是命人啟開墓門,將母親和父親高宗合葬入乾陵玄宮。是時長安至乾陵沿路人民,仍不知李唐已代武周。“皆雲:武家葬其姑婆。”因而百姓至今名乾陵為姑婆陵。
望柱,或稱華表,頂座為仰蓮,上有石球。
神道,又稱神路,是陵寢建築的前導部分。華表又名恆表、和表【古時“華、恆、和”音同通用】,既有道路標誌的作用,又有過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傳說起於堯舜之世,其主要功用為“表識”【有人說表現了古代先民對人類生殖行為的崇拜。。好吧,直直的都是生殖崇拜】戰國時代,已有在墓前“樹表其上”的習俗,初時所樹多為木柱,至東漢石質華表開始盛行,並漸行分化,衍生出今日的華表、錄事的神道碑以及石像生前的石望柱三種形式。
石望柱源自華表,墓前樹立石望柱作為神道的標誌,在東漢時開始盛行。《後漢書·中山簡王焉傳》李賢注:“墓前於道建石柱以為標識,謂之神道。”石望柱上常刻有“%@#¥…&神道”字樣,實即早期的神道碑,南朝特別是梁代曾留下很多神道石柱,歷經風雨至今矗立。唐代自乾陵始,神道碑和望柱分離,石望柱漸成一種裝飾石雕,並定製石像生前立石望柱以為開始,歷代基本沿襲不改。
乾陵,位於陝西咸陽市乾縣城北六公里的梁山上。梁山山體為圓錐形石灰岩,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61.5米,實際高度160多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上設闕樓,百姓稱之為雙乳峰。兩峰之間有神道連通,又稱司馬道。【秦始皇始制翁仲銅像,立於咸陽宮司馬門外,故稱】據史書記載,陵墓原有內外兩重城牆,四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等許多宏偉的建築物。城牆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兩旁現有望柱一對,翼馬、鴕鳥各一對,石馬及控馬石人五對,戴冠著袍持劍中郎石人像十對,石碑兩通。東為無字碑,西為述聖記碑。闕樓後有賓王像六十一尊,石獅一對。
遠觀梁山南北三峰,是否像一個躺著的女人,俺覺得像。。
梁山自周、秦即為名勝之地。登上山巔,氣色晴好時,東望可見九嵕山即唐太宗昭陵所在地;南向可見太白、終南。腳下樑山,三峰特起,主峰蒼潤高峻,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整個山麓林木蔥蘢,古柏參天,環境雅緻肅穆。武后逝後,有大臣以為“卑者不宜動尊者,”建議為其另建一陵。但中宗還是命人啟開墓門,將母親和父親高宗合葬入乾陵玄宮。是時長安至乾陵沿路人民,仍不知李唐已代武周。“皆雲:武家葬其姑婆。”因而百姓至今名乾陵為姑婆陵。
望柱,或稱華表,頂座為仰蓮,上有石球。
神道,又稱神路,是陵寢建築的前導部分。華表又名恆表、和表【古時“華、恆、和”音同通用】,既有道路標誌的作用,又有過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傳說起於堯舜之世,其主要功用為“表識”【有人說表現了古代先民對人類生殖行為的崇拜。。好吧,直直的都是生殖崇拜】戰國時代,已有在墓前“樹表其上”的習俗,初時所樹多為木柱,至東漢石質華表開始盛行,並漸行分化,衍生出今日的華表、錄事的神道碑以及石像生前的石望柱三種形式。
石望柱源自華表,墓前樹立石望柱作為神道的標誌,在東漢時開始盛行。《後漢書·中山簡王焉傳》李賢注:“墓前於道建石柱以為標識,謂之神道。”石望柱上常刻有“%@#¥…&神道”字樣,實即早期的神道碑,南朝特別是梁代曾留下很多神道石柱,歷經風雨至今矗立。唐代自乾陵始,神道碑和望柱分離,石望柱漸成一種裝飾石雕,並定製石像生前立石望柱以為開始,歷代基本沿襲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