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山碼字
-
2 # 寶時力
並沒有巧妙應對,只是講一下經歷
那是我自己高中的時候,現在想起來就想笑
高中上早讀的時候我帶著耳機聽著歌,倒不是代課老師看見的,是年級主任看見我帶著耳機,當時坐在第一排,她一進來就把我耳機從我耳朵上拽下來,當時耳機線還在手機上插著,老師就讓我把手機拿出來,當時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勇氣,我把耳機線拔了出來,直接把手機裝到了兜裡。結果老師就有點懵了,我又有了一點異樣的勇氣,把耳機從老師手裡搶了回來,unbelievable!!!感覺自己當時好……不知道怎麼說
結果那個主任就走了,在早上第二節下課,有一個大課間,班主任來找我了,說我了一會,記不太清楚,說的就是:就算老師態度不太好,你也要尊重老師,這麼一類的話,但是也沒有收我的手機
-
3 # 星願棋院
和老師衝突什麼的完全沒必要,換位思考老師也不容易,不收吧,不管學生,收吧學生記恨,難啊。老師也不會不講道理的,下課好好說幾句好話,老師就給你了。
-
4 # zoro66
首先,該認慫還得認慫,萬萬不可與老師起衝突,如果當時有很多學生在場,你跟老師發生了衝突,老師會感覺很沒有面子,威信被挑戰了。
其次,主動認錯,對不起老師,我錯了,下次不會再帶手機回來了,然後整出一張無辜臉,眼中可以帶點淚花。
然後,下課了,找一個沒人的地方,跟老師好好地先認錯,說出你為什麼帶手機過來,例如,我是因為家裡不放心我,每週用來打電話的。不要說我帶手機來是為了學習,鬼都不信。
最後,跟老師提議說手機能不能週末還給我,正常上課時間給老師保管。或者讓老師把手機週末還給我,以後絕不帶來,如果在帶來會怎樣怎樣,做出一個深刻的檢討和定一個學習小目標的保證書。
-
5 # 德希老師
手機被沒收,如何巧妙應對?
這裡的“巧妙”二字,提得讓人深思。
既要“巧妙”,還要做出“應對”,那,就是要讓別人過招了。
既然是“過招”,就有“絕招”、“妙招”、“奇招”了,乃至“鬼招”、“陰招”、“壞招”、“損招”。
不知提問者年齡幾何?職業何種?提出此問題的初衷何在?
倘是年齡已達到法定年齡的孩子,目的很明確,可能愛玩手機,愛打遊戲,迫於家長的監管嚴密,無從自由使用,向別人討教“密方”,以便順心地利用。畢竟是孩子,想法奇特,情由可原,不必多究。
倘是大人提出此類問題,則要細究了。提出這樣的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好奇?是為了賺得更多流量?是為了多刷些粉絲?是為孩子出鬼點子的“幫兇”?
倘是大人提出這樣的問題,這裡,要多說幾句。我們都是大人,我們都是從孩子年代過來的人,想方設法糊弄大人,這是孩子的天性。記得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侯,也糊弄過一回大人。給俄們代語文課兼班主任的母老師,是一位教學認真、為人心地善良的女老師,父親讓我把裝在挎包裡的蕎麵送給母老師,因為母老師是城裡人,上世紀七十年代,對於城裡人來說,蕎麵是稀缺貨。當我走到鄰居家的門口時,遇到鄰居家的大姐姐,忙著與大姐姐打招呼,便把手中提著蕎麵的挎包的帶子弄錯了,換手時,提空了。於是,挎包掉到了地上的黃土裡,挎包裡的蕎麵只剩下了一半。這下,我慌了神,蹲在地上,“哇哇”地哭嚎了起來。鄰家大姐姐過來,將我拽起,叫我不要再哭嚎了。為了我不受父親的打罵,為了糊弄我的父親,鄰家大姐急中生智,硬生生地將挎包的帶代揪斷,並給我過“損招”,將挎包再拿回家,說是蕎麵倒到地上的原因是挎包帶子斷了。我回到家,就用這樣的“妙招”糊弄過去了父親,免了一次皮肉之痛。於是,縫好了挎包的帶子,重新裝好蕎麵,提上挎包走向學校,完成了父親交給的“任務”。鄰家姐姐給我過此“妙招”,目的是,讓我不要捱上父親的打。現在,時代變了,已經到了拿著手機隨時隨地都能上網的年代。若是大人提此問、過此招,則會害了孩子的。
倘是正在上學的年齡尚小的孩子提出此問,要求大人或同齡人來過招,我說孩子,你長點正能量的心思吧。上學期,由於疫情的關係,全國上下,各個學校,都在上網課,孩子們就有了與手機打交道的機會。在上網課期間,手機幫了大多數孩子的忙,手機也害了不少的學生。原本成績中等的孩子,有了手機,在大人面前撒謊說是學習,其實背地裡在偷玩遊戲,期末考試,成績直線下降,這都是手機“惹的禍”。
這一學期,全國多數的省份,多數的城市,多數的學校,要求家長,在孩子上學期間,不能拿著手機上學,這是為啥?這是從教訓中得到的啟發。
衷心希望,不要再提劣質的問題了!
衷心希望,別再向孩子過“損招”了!!
回覆列表
從提問看應該是個學生,讀書沒有捷徑,還是先好好學習吧,以後玩手機的時間大把的,舉的例子應該是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