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說talk

    《美國工廠》是一部 Netflix 原創紀錄片,由 Higher Ground Productions 和 Participant Media 出品,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並斬獲艾美獎®的朱莉婭·賴克特和史蒂文·博格納爾(《最後一輛車:通用王國的破產》《A Lion in the House》《正觀“紅色”》)打造。這部廣受好評的電影深入研究了後工業時代的俄亥俄州,一位中國億萬富翁在當地一家廢棄的通用汽車工廠中開設新工廠,並僱傭了 2000 名美國藍領工人。隨著高科技中國企業與美國工人階級產生衝突,最初的希望和樂觀遭受了挫折。

  • 2 # 烏蒙金融號

    第一個感受是中國和美國的藍領們都沒有尊嚴和保障。鏡頭裡的開工集訓,徒手分揀碎玻璃的工人,毎天三班倒,每月2天休假,每年才能回去一次老家,手上滿是燙傷疤痕的中國工人和從29美元時薪變成12.84美元,以前給孩子買名牌運動鞋想買就買到現在不行了的美國工人。他們要過上體面和受人尊敬的生活門都沒有。

    第二個感受是大篇幅的工會博弈。曹得旺直接了當:"工會進來,我就不做了"社會主義國家的企業到資本主義國家去扺制工會,不理解。中國工會和企業同在一條船上,辦聯誼,發福利。美國工會卻在為工人的權力和利益與企業明爭暗鬥。

    第三個感受的是機器人取代了工人。無論是中國工人和美國工人,最終都被更廉價,更高效的機械手臂取代。被驅離的工人將去向何方呢?

  • 3 # 大鐵鍬摳牙縫兒

    第一時間想到,中美貿易摩擦都是表面上逗你玩,兩個大國誰都不敢動真格的!中美軍事格局再怎麼變化,臺灣海峽再多軍事互動,中美海軍都不可能真的交火.兩個經濟結合的如此緊密的大國,需要互相依存,互相扶持.雖然互相看不慣,但是其實已經誰也離不開誰了.

    美國紅脖子鐵鏽斑斑,有這樣那樣問題.但是有一點我也是贊成的,福耀玻璃的中國員工隨便倒汙水,汙染水源.不管中美都是零容忍的!多數美國工人都明白麵包和“面子”哪個更重要.

  • 4 # 蔣生的投資筆記

    美國工廠這部紀錄片現在成了中美共同關心的一個話題,原因就不用說了,談談我的看法。

    美國工廠這個名字,清楚地抓住了中國人和美國人的共同關注點。中國現在號稱世界工廠,但近年來很多工廠轉移到國外,工人工資土地稅收環保成本一直提高,說實話中國工廠面臨非常大,並且是無法避免的集體性發展障礙,所以,有一個美國工廠給大家看看,中國人都想看看能不能從中學到點什麼。

    美國工廠,在特朗普的讓美國重新偉大的口號和各種減稅和強制鼓勵下,美國人也非常關心他們的工廠到底有沒有重新煥發榮光。

    可惜的是,看了這部紀錄片,工廠經營者無論來自美國還是中國,都要失望了。

    中國企業家本來聽曹德旺媒體上宣稱美國開工廠的成本比中國還低很興奮,土地,能源,稅收都比中國便宜,可看了福耀玻璃在美國的工廠從建設到盈利的過程才發現,哪有那麼好的事情,什麼都便宜,美國貨賣得比中國貨還貴,為什麼美國的工廠都不開了都到中國來辦工廠?看過紀錄片才知道,原來核心是中美價值觀不同啊!美國人認為,工人必須獲得安逸生活的薪資水平,孩子們想買耐克鞋子就買,如果工廠不付這個工資,就組織工會談判,不行就罷工!所以才有了福耀玻璃美國工廠前身的破產倒閉,因為按照美國工人期望工資運營的話,工廠就無法盈利,只能關門!曹德旺清楚地知道這一點,所以如果工會進入他寧願關門不幹了。最終結果,工會在工廠管理層的計謀下無法進入,美國工人為了飯碗委屈選擇了犧牲一些工會權利,工廠也最終盈利了,看起來是雙贏。但實際上,片子展示了同樣在福耀工廠工作的中國工人幹活效率高,休息日少,還背井離鄉,可收入比美國工人還少,可絕大多數中國工人仍然任勞任怨,並沒有太多不滿情緒。

    全片最後,讓所有觀眾都感到餘音繞樑的事情發生了。美國工廠管理層向曹德旺表示,因為美國工人效率太低,工廠下一步將引進大規模的自動化生產機器人,幾乎每條生產線都要淘汰一些人,曹德旺頻頻點頭。紀錄片還用字幕的方式,宣傳未來數十年,全世界有3.2億人將因為工業自動化浪潮而丟掉工作。這就不得不讓所有人都捫心自問,當機器替代人的浪潮在你我的身上發生的時候,我們拿什麼來保住自己的飯碗,我們未來要靠什麼來生存?

    在機器替代人的時代大潮席捲一切的時候,所謂中美勞工薪資高低,中美文化差異的區別看上去都可以忽略不計了,因為所有人都比不過機器的任勞任怨和低成本,最終,還是像馬克思曾經說過的一樣,當生產關係已經不適應新的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會被打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年你做的第一件事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