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妄
-
2 # 新知識的探索者
冰鑑
冰鑑是中國古代原始的“冰箱”與“空調”的結合體。
內部一般分為兩層,一層用來盛放冰塊,另一層則用來放蔬果和酒水。
冰鑑上方有開口,在冰鎮食物的同時,還可以讓冷氣散發出帶給人清涼感。
最早的冰鑑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誕生了,那時的冰鑑由青銅鑄成。
到了明清時期,冰鑑多以黃花梨木或其他紅木製成。
除了更輕巧方便外,木質結構的導熱性更低,冰塊融化得更慢,同時便於雕刻,因此這些木製冰鑑大多精美。
怎麼樣?看起來是不是很高大上?
炎炎夏日,來一杯冰酒,或者是來一些清涼甘甜的瓜果,實在是莫大的享受。
冰窖那麼,在夏季那麼高的溫度下,那些冰塊哪兒來的呢?
這就不得不提,中國古人另一項偉大的生活發明,冰窖。
在我國北方,早在先秦時期,古人會在冬天收集許多天然冰,然後深藏在溫度較低的地下室裡,這便是冰窖。
《詩經·七月》中便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入凌陰”的真實取冰場景。
透過大量冰的堆積,使得冰窖內的溫度降到零度以下。
然後覆蓋上大量的稻草、枯葉等隔熱介質,以減緩冰塊的融化。
原理與我們小的時候常見的,用棉被蓋住冰棒保持溫度一樣。
但即便是如此,每到夏天冰窖中的冰塊仍然會融化三分之二。
因此,一般冬季冰塊的儲藏量會是平時用量的三倍以上。
硝石製冰能夠擁有冰窖的家庭必定非富即貴,而且在我國廣大的南方往往是常年不結冰,那麼南方的冰塊又從哪來呢?
唐朝末年,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出硝石,這是一種色白味苦的晶體,喜歡待在低溫的牆角下,顏色如霜,因此又被人們稱為“牆霜”。
人們無意中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量,使水的溫度降低,甚至結冰。
於是很快有人利用硝石的這種特性,在夏季製作冰飲料。
將糖、香料、水果放於罐中,再倒入水;取一個大盤,在盤內盛上水,將罐置於盤水內,不斷地在盤中加入硝石,結果罐內的水結成了冰。
嘗一口,清涼香甜,直入心脾。
在宋朝時,市場上像這樣的冷食漸漸多了起來,乃至於出現了開業至三更的冷飲店。
同時,硝石溶於水後又可利用蒸發的方法得到晶體,重複使用。
因此這樣的冷飲成本不會太高,簡直是面向工薪階層的良心商品。
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入果醬和牛奶,這種食品被義大利商人帶回了歐洲。
後來英國人將配方買回,漸漸發展為現代的冰淇淋。
回覆列表
冬天的時候鑿冰之後藏冰藏冰分為兩種一類是專門用來藏冰,如同冰窖,通稱凌陰;另一類用來儲存食物,如同冷藏庫,其冰則從冰窖運來,這類冷藏庫的名稱很多,有凌室、冰室、冰井等。另有冰廚,則是備有冷藏裝置的庖廚。到了夏天就可以拿出來用了,還有一些去避暑山莊的或者去江南地區。還有些平民就只能心靜自然涼或者大樹底下好乘涼還有親水避暑(三伏天要到江河裡洗冷水浴,祛除暑氣熱毒,以少生瘡癤和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