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冬瓜看今朝

    項羽起江東一隅,鉅鹿稱雄,彭城揚威,破秦逐漢如風捲殘雲,一時間兵鋒所指,無人可敵的原因,我認為首在項羽遠超常人的戰力,其次得益於他麾下以八千子弟兵為基幹的精銳部隊,再次才是其超卓的戰場指揮能力。

    把項羽的個人戰力排作第一要素,絕非信口開河,是因為它不但緊密關係著戰爭中的一個決定性因素――部隊士氣,而且還直接造就了項軍強大的戰場突擊能力。

    一騎當千的神勇,生死相隨的百戰精兵,出神入化的戰場指揮,支撐起了項羽起兵八載“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的不敗傳奇。但在垓下,項羽沒能再延續他的輝煌,一個人終結了神話――韓信。

    在楚漢之爭末年,項羽已經失信於天下,猛將而非明主,其號召力有限,再也不足與劉邦爭天下,此時百姓也不希望戰爭延續,戰爭結束對老百姓還是很好的,也是人心所望。

    東山再起是不可能了,氣數已盡。就算他渡過烏江,我想就算再一次招兵買馬,也不行的。劉邦的實力已今非昔比,與擁有幾十萬大軍的劉邦大軍實力相差太懸殊,把他圍的像個鐵桶似的,就算東山再起,還會出現第二次四面楚歌!

  • 2 # 王鐵堯

    地盤還有五個郡,餘部十萬左右。

    項羽少的是全盤佈局力。

    少時學未精,大局意識弱。

    觀羽一生,都是疲於事,少謀劃。

    用勢不明,用己太盡,用人無方。

    故攻不能破劉邦之城,守不能固楚之土。

    一將之智,非天下之主。

    嘆。

  • 3 # 小劉解讀

    反問一句,假如項羽武力值達到頂峰他會選擇烏江自刎嗎?

    引用《史記·項羽本紀》中十面埋伏一段:

    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者爾。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著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乃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乃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候為騎將,追項王,項王嗔目而叱之,赤泉候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騎兩騎。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於是項王乃欲渡烏江。

    由此可見,項羽只剩下二十八騎的時候,武力值還是滿的。連續衝殺幾個回合,殺死漢軍數十百人後,自身只亡了兩騎。但是,項羽的體力嚴重下滑。漢軍的意圖很明顯,就是站在那裡不動任你殺,累也得把你累死。

    最後,在烏江邊上,“累”死了項羽其他的二十多人,只剩下項羽一人。項羽強撐著體力又殺了漢軍百人,自己的身上也受重創幾十處。此時項羽的武力值幾乎為零,隨便來一個新兵蛋子就能搞定。此時,項羽才明白,不是天要亡我,而是劉邦亡我。自己英雄一世,與其被殺,不如自殺。

    關於項羽的號召力,上一段引用中也有體現: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田父為什麼讓你向左走最後陷入沼澤?很明顯,項羽失去了民心!亭長撐船讓你過江東,你為什麼不上船?是無臉面見江東父老嗎?我認為你是不敢,你從心裡懷疑這個“亭長”的身份。

    所以,武力值為零,民心盡失,號召力幾乎沒有。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逃又逃不掉。留下的只有一條路,烏江自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只想玩個穿越火線,這配置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