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梅花柒個樁
-
2 # 壽鄉小鹿
我老家是廣西玉林。清明時節,我們這邊過得最隆重,場面比春節還誇張,掃墓活動不僅僅侷限於村,而是擴大到整個宗族。很多人春節不回家就是為了清明節能多請假回家過節。像這裡的大姓諸如王,黃,李,朱,林等,都是很多人共同祭拜他們各自宗族的老祖宗的。
在我們這邊,宗族文化很濃厚,各族都有大族長,各族都非常團結。
當然說到美食,那自然是最有名氣的白切雞。我是玉林博白的,自然最清楚這一點了。白切雞的做法有很多種,但高度統一的做法都是把土雞煮熟,然後調好味料,沾著吃,好吃與否,主要看調的料味道如何。除白切雞以外,什麼白切鴨,白切兔(家養的)都有人做,也是非常好吃的。
所以,白切雞也是博白的一個標籤,來博白,一定要吃最好吃的白切雞。
-
3 # 小小蘇01
中國地大物博,各個地方的文化習俗和飲食各有特色。到各種節日也會有自己的各自特色美食。
我就給你介紹幾種我瞭解的吧,先說一下我老家山西南部的一種清明祭祖美食:涼粉。其實就是用澱粉做的,萬榮粉面(澱粉)好,發出的涼粉就好。萬榮涼粉 色白,筋道,那涼粉不用刀切,用撓子撓出來的,容易入味;調料也不賴,紅的是油辣椒,黃的是芥末,外加醋水、蒜水,想著都流口水。賣涼粉的為吃客加調料,看著也是一種享受,食客多時,像在表演,左手捏著兩隻已盛好涼粉的小碗,右手飛快地在調料盆子裡舞動,還沒有看明白,就已經做好了。
第二種就是比較有江南特色的春季美食了,清明糰子——具有江南氣息的清明美食,江南人把春天裡第一次吃青糰子叫做“嘗春”,品嚐春天的味道。從古到今,大家習慣用清明糰子來祭祖。除用作祭祀之外,清明之季,江南坊間還流行吃“清明團”,其實就是青糰子。因為“清明”與“聰明”諧音,於是又有此日生子最聰明的說法。許多人家抱著嬰兒向鄰里乞討“清明團(青糰子)”,謂之為“討聰明”。青糰子在這兒又起著討口彩的作用。
小吃特色:只有這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這種糰子,才能體現這樣獨特的清明味道,清香、清澀而清甜。
第三種是老家的饊子,在北方地區比較流行,山東 山西 河南,比較常見。油炸撒子——綿延2640年曆史的寒食節“寒具”美食。油炸撒子最早起源於山西臨汾地區的洪洞縣,洪洞縣是中華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曾經歷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所以,現在南北各地都有撒子的製作。“撒子”古為寒食節的“寒具”,是著名時令美食。由於寒食節禁火,寒食節的前一日就稱之為“炊熟”,人們在這一天會準備各式各樣可供冷食的食物,留待後面幾天吃,直到清明結束。
-
4 # 浙裡時光
對大吃貨國的中國人而言,傳統節日都有對應的美食,清明節自然也不能例外。
我的老家浙江台州,在清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吃青團,食餅筒。青團在中國各地都有,可能形狀或者餡料有所區分罷了。但是食餅筒,可以說是浙江台州的特色小吃,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妥妥的美食小網紅一枚。
重點來介紹一下臺州食餅筒吧。食餅筒有點像大號的春捲,而且裡面的食材更多更豐富。有炒粉幹,粉絲,豬肉,蘿蔔,蝦仁等等,各家依據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配料,所以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我們家喜歡放點海鮮如蟶子,魷魚絲,還有加點豬肝,味道真的是太棒了。
來臺州旅遊的話一定要嘗一嘗哦。
-
5 # 快樂一生27999
葫蘆島有種清明吃的食物叫高粱面大餃子。是清明時節專門吃的。 高粱米淘洗乾淨,空幹水分。然後磨成粉。磨好的高粱面用開水燙麵。燙好的面要趁熱包,涼了餃子皮會裂開。餡料是頭年冬天醃的大白菜,用鹽醃的,不是酸菜,這可能是我們這特有的吧。加上白豆腐和粉絲,用豬油和餡。 包法是不能擀皮,用手掌拍成餅狀,中間放上和好的餡料,雙手一合,一個手掌大的餃子就包成了。
這種高粱面大餃子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會做了。小時候,物資匱乏,除了過年吃頓白麵餃子,就盼著清明在吃上一頓高粱麵餃子。現在街邊什麼時候都有賣的了,餡料也豐富了,可是沒有了小時候的味道。
回覆列表
這問題前言不搭後語的,各地有什麼美食和清明祭祖有甚關係,你不如直接問大家清明去哪裡玩了。或者你想問的是這個季節的特色吃食?應季的我就能想到水果,現在蔬菜都不咋受季節影響啥時候都能吃到,但是水果還是要吃應季的,畢竟味道好些,可以去海南吃榴蓮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