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淡泊人生57645234
-
2 # petetr100967281
實際上敗仗是少數的,失街亭,渨橋之敗等,主要是在北伐時期,每次北伐基本上都是節節勝利,到最後都是因為糧草或種種內部原因而不得不將得勝之師撤回。這主要是因為蜀漢後期國力匱乏且日見衰落,缺乏良將可用,沒有了荊州戰略支點,內部矛盾顯現,再加上地理位置等原因使得諸葛每次北伐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
3 # 一貳一橙
劉備死後雖然蜀漢一下子沒了主心骨,但憑著諸葛亮的治國能力,硬是把這搖搖欲墜的國家給撐了起來。諸葛亮文治武功事公認的,如果說他在劉備死後就一直在軍事上沒有建樹,那可就冤枉死諸葛亮了。
諸葛亮吃的敗仗多,可劉備戰敗也不少啊劉備在北方的時候就是處於一種到處投靠,四處流浪的窘況,直到得了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人之後才改變了命運,一路凱歌的。
以劉備死後蜀漢軍事方面的建樹不多來評擊諸葛亮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漏洞,曹操在華容道笑過劉備,曹丕也說過“備不知兵”,可見劉備的軍事才能也不像我們想象地那麼高。
劉備死後,諸葛亮的軍事方針一開始在南中當時南中雍闓,高定造反,諸葛亮率軍親征,徹底平定了南中,並且以極小的代價組建了蜀漢五大精銳之一的無當飛軍。這是實打實的勝仗,能說諸葛亮軍事能力不行嗎?
諸葛亮五次北伐皆有收穫說諸葛亮軍事能力不行的主要都是從北伐來說,那就來排列一下五次北伐的戰果看看:
第一次北伐損失慘重,但蜀漢的根本沒受到過大的影響,主要將領一個沒丟,反而是得到了姜維,“拔西縣千餘家”回漢中。
第二次兵出陳倉受阻於郝昭,最後撤退時擊殺魏將王雙。
第三次擊退大將郭淮,順利得到武都,陰平兩郡。
第四次斬殺魏國低階軍官三千多人,繳獲玄鎧五千,角弩三千,大敗司馬懿,伏擊殺死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
第五次魏蜀雙方相持於武功水百餘日,諸葛亮油盡燈枯星落五丈原,姜維等人撤兵途中還趕走了前來追擊的司馬懿。
諸葛亮軍事才能很高,卻是獨力難支五次北伐,強大的曹魏損兵折將,弱小的蜀漢反倒斬將奪地,這還能說諸葛亮軍事才能不行嗎?
畢竟諸葛亮不是神仙,在當時蜀漢的國力弱勢下,在荊州已失,龐統,法正先後死去的困境裡,諸葛亮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很不容易了,單單從幾場戰事就完全否決諸葛亮,才是十分幼稚呢。
-
4 # 冰哥聊史論古今
“輔助變主攻”或許可以解釋劉備死後,諸葛亮一直吃敗仗的原因。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神一般的存在,然而我們卻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劉備生前,諸葛亮可謂是屢戰屢勝,但是劉備死後,諸葛亮卻幾次北伐均以失利告終。這其中是何原因?難道真是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有問題嗎?並非全對,也並非全錯。
論軍事能力,劉備並不弱。在《三國志》中,曾經記載過劉備單獨指揮的幾場勝仗。比如火燒新野便是劉備所指揮,差點把曹操的大將夏侯惇等人燒死。再比如劉備曾經帶著幾千兵馬去救援被曹操十幾萬大軍圍困的孔融。這些都說明了劉備的軍事能力不差。而諸葛亮只是劉備的軍師,劉備為主,諸葛亮為輔,相互配合,會更好地發揮作用。無論是赤壁大戰、巧借荊州,還是騙取益州、攻佔漢中,劉備和諸葛亮雖然偶有分歧,但總體上配合完美。
北伐之時,劉備已然去世多年,繼任的劉禪昏庸無能,更不可能像劉備那樣有軍事指揮能力。諸葛亮由原來的軍師角色,轉變為一軍的統帥,由“輔助位”變為了“主攻位”,需要操心和考慮的事情就多了。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中的角色,放在今天就是總參謀長的角色。作為總參謀長,蒐集情報,制定作戰計劃,為統帥提供參考等方面是其特長,但是如果讓參謀長統攬全域性,下令進攻,這就有點勉為其難了。
諸葛亮由“輔助位”變身“主攻位”,還導致了蜀漢政治力量的失衡。劉備入川之後,他清楚地明白自己帶著一眾“荊州派”,想要在益州立住腳,便要平衡好益州原住民和外來人口的關係。即便劉備死後,他也安排李嚴和諸葛亮分別承擔軍政大權,意圖讓兩派力量相互團結,共同輔佐劉禪。
可惜諸葛亮的耿直打破了這種平衡,也有人分析說諸葛亮有著極強的“權力慾”。總之,諸葛亮與李嚴的矛盾逐漸公開化,最終釀成了大禍。一次北伐之時,諸葛亮本來佔據主動,眼看要將司馬懿大軍一舉擊潰,但是掌管軍糧的李嚴卻在背後搞小動作,遲遲未將軍糧按時送到,最終貽誤戰機,北伐無功而返。盛怒之下的諸葛亮廢掉了李嚴的權力,蜀漢內部的不平衡更加嚴重。
所以總體來看,劉備有君主之才,因此他可以統領一幫文臣武將為自己賣命。而諸葛亮是個智才,更適合做一個參謀長。劉備死後,諸葛亮不得不身兼數職,勞心勞力,最終也落得個病逝五丈原的結局。
回覆列表
諸葛亮不懂軍事,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空城計等等戰役和計謀都別人的,全都移花接木嫁接到諸葛亮身上,諸葛亮只懂治國之策,劉備在世時從沒有指揮過戰役,蜀國的擴大和每次戰役都是法正和龐統的奇謀。劉備死後諸葛亮自呈奇才六出祁山毫無寸土之功就是諸葛亮不懂軍事的佐證。(不同見解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