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x1944
-
2 # 區塊鏈cn
地球赤道周長40075700米,這個不是準確值是近視值。
這個是偶然,因為周長和半徑有關係。地球的半徑並沒有另一個地球作為參考,所以也沒有規律可循。目前應該是無解。
-
3 # 直指見性
有不少科學資料是非常近似等於整數或定數的。比如π^2≈地球引力常數g,π^4+π^5=e^6,天文上八大行星除海王星外都按提丟斯波德定律4、7、10、28、52、100、196排列等等。還有光速299792458米/秒,與30萬公里只差萬分之6.9。
-
4 # 靈數易談
赤道就像地球的腰帶,是南北迴歸線的起始點,也就是說赤道的維度為零。這意味著赤道是離太陽最近的與地球其他地方比。所以赤道所受日照時間最長,是地球最熱的地方。
地球赤道的周長為40075.69千米,請大家注意這個單位是千米,是我們在地球上測量距離用的。而作為體量大的星球來說都是以萬千米為單位計量的,所以改寫成萬作為單位為4.007569萬千米。根據精度計算規則,四捨五入後地球赤道的周長就變為整數4萬千米。
-
5 # 一週刊
毛澤東《七律·送瘟神》有一句“坐地日行八萬裡”,這正是地球赤道半徑的常用資料——4萬公里。
首先更正一下上題的單位,是40,076千米,而不是“米”。
其次無論是4萬公里,還是具體點的40,076km,這都是一個近似的取整數值。作為一些常易被提及的資料,如此取整的做法,無非就是方便記憶和表達。
因而“如此接近一個整數”並沒有太多的玄機,只是個巧合而已。
這好比我們常說光速為3.0x10^8m/s(準確為299,792,458 m/s),地球重力加速度g為9.8m/s²或10m/s²(準確為9.80665 m/s²),圓周率π為3.14(準確為3.1415926535...(無限不迴圈小數,目前已運算到小店後100萬兆位))。當然,這裡是“準確”也是一個相對值。
最後由於地球並非完美球體,其表面也不是光滑球面,而是佈滿海洋、山巒、江河、溝壑等,因而沒法直接逐一丈量。
目前,地球的赤道周長主要是依據圓周長公式S=2πr計算所得,其中r是地球的遲到半徑。
很明顯,地球的遲到半徑也是一個近似取整的均值,同時由於圓周率π的取位不同,地球赤道周長資料將不會是一個值。公認的幾個常用版本取值分別如:
1、地球半徑取r=6,378.164km
π取3.14,赤道周長為40,054.9km;
π取3.1415926,赤道周長為40,075.2km(π取3.1415927,近似的結果不變);
2、地球半徑取r=6,378.2km
π取3.14,赤道周長為40,055.1km;
π取3.1415926,赤道周長為40,075.4km(π取3.1415927,近似的結果不變);
3、地球半徑取r=6378.137km
π取3.14,赤道周長為40,054.7km;
π取3.1415926,赤道周長為40,075.0km(π取3.1415927,近似的結果不變);
以上三個赤道半徑r的取值,都是教科書,科學期刊,網際網路百科等常提及到的。
還有少量文章及部分習題/試卷的赤道半徑取值6378.3km,得赤道周長為40076km。1975年,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聯合會(IUGG)推薦的赤道半徑取值為6378.140km。雖然多個版本的赤道半徑資料存在差異,但6,378km整數部分沒有爭議。由於r及π的取值不同,赤道周長自然絕對不會是唯一值,但其整體近似4萬公里也沒有任何爭議。
-
6 # DennisCai
“米”的定義起源於法國。1米的長度最初定義為透過巴黎的子午線上從地球赤道到北極點的距離的千萬分之一,並與隨後確定了國際米原器。(百度百科)
回覆列表
地球赤道的長度是客觀存在的,基本保持不變。為什麼接近米的整數呢?長度單位米是由主觀意識制定的,接近只是偶然。1千克重等於2市斤,其實不是這麼巧合的,而是制定時重新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