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希榮文創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擁有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人們就發明甲骨文用來傳遞資訊,還學會用繩子打結或者畫特殊圖案,用來記事,還發明烽火臺,利用烽火和聲音來傳遞資訊,後來還利用信鴿和大雁傳遞資訊,尤其在軍事上應用更廣。驛站的建立,更成為國家資訊工程,如今縱橫交錯的高鐵高速公路就是在古驛站的基礎上建設成功的。

    商朝的時候,人們就發明甲骨文用來傳遞資訊,還學會用繩子打結或者畫特殊圖案來傳遞資訊,方便交流。還有一種方法是飛鴿傳書,在古時通訊不方便,於是就有聰明的人想到了利用鴿子來傳遞信件,大大加快了資訊的傳送速度。這種方法就是利用了鴿子的習性,鴿子擁有非常強的導航能力,而且非常戀家,古人也正是利用這一特性,將信函綁在鴿子的腿上以達到相互傳遞資訊的目的。

    烽火臺的建立讓資訊傳遞更進一步。為了傳遞軍事情報,人們修築烽火臺,利用火與煙傳遞資訊。烽火臺白天燒狼糞,夜間點柴草。傳說燒狼糞時有很大的濃煙直衝藍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發現,因此烽火有時又被稱為狼煙。當發現敵情時,燃起烽火,臺臺相傳,一直傳到軍營。在2700多年前,中國周朝時的烽火告警系統就已經很完備了。

    秦漢時期建立驛傳制度,是專門用來傳遞軍事文書的機構。每隔30裡便設一驛,有馬匹和糧草,相當於一個交通站。有史料記載驛傳最快一晝夜可達到千里,加快了各地交流,也極大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堪比現代電話。而隨著驛傳的建立,各個驛傳成為了商業往來的道路,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用人員就高達2萬多人,促進了經濟繁榮,成為國家行政的重要保障。

  • 2 # 海顏516

    古代沒有電話電報,人們為了傳信於遠方,有以下幾個通訊方式,1,託人傳口信相互通訊息,這僅限於朋友熟人之間;

    2,養鴿子傳遞訊息;

    3,用火點燃烽臺傳遞訊息;

    4,驛馬也是傳遞資訊的一種方式;

    5;還一種方式是拿雞毛傳遞資訊。

  • 3 # JackTang520

    1,託人傳口信相互通訊息,這僅限於朋友熟人之間;

    2,飛鴿傳遞訊息;

    3,用火點燃烽臺傳遞訊息;

    4,書信傳遞;

  • 4 # 飛揚46644226

    當然信是古代人遠距離勾溝通的主事手段。信還有與之產生的叫信物,信使,使者。

    除此之外人們溝通還要靠聚會。什麼那達慕大會,什麼敖包相會。中原地區有一個重要的儀式叫朝貢。也是不同地域溝通的重要手段。神仙們也一樣,有很多會。好蟠桃會。

  • 5 # 掌心讀史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起了木心先生的一首詩——《從前慢》,裡面寫到:“從前的日子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在交通靠走,通訊靠吼的古代,沒有現在方便快捷的手機、電話,網際網路,我們的祖先也有他們的智慧,解決通訊問題。下面列舉幾種。

    郵驛傳輸

    這個是古代社會由政府主導的最基本的通訊傳遞方式,西周時開始到春秋戰國時郵驛通訊逐漸完備起來, 到秦代全國範圍統一的郵驛制度建立。到了三國時期,曹魏制定了我國第一個完備的郵驛制度《郵驛令》,標誌之我國古代郵驛傳輸已經在在非常發達,有了政府統一標準化,這種郵驛制度一直沿用至清代,唐朝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講的就是郵驛傳輸。

    烽煙傳送

    這個主要是遠古時期,每隔一定距離建築烽火臺,發現敵人入侵,燃煙報警,逐臺傳遞,傳遞戰事資訊。始於商周,延至明清,沿用幾千年之久,特別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模為大。周朝時期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就是利用烽火來傳遞戰事資訊的。

    鴻雁傳書

    這個適用於長途傳遞資訊,史書記記載,西漢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扣押,流放在北海牧羊。蘇武寫了一封信系在大雁的腿上,此雁將此信傳遞給漢武帝手中,蘇武因此獲救。

    魚傳尺素

    這個是我國古代民間的通訊方式,人們常將用絹帛寫成的書信,折成對雙鯉魚形,再用木匣裝好密封託人傳遞。古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有"客從遠方來,遣我雙鯉魚"之語,唐朝李商隱在《寄令狐郎中》詩中寫道:“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青鳥傳書

    《山海經》記載,青鳥是西王母的隨從與使者,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資訊。李商隱有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唐代李白詩云“願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南唐中主李璟詩道“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等等,借用的均是“青鳥傳書”的典故。

    飛鴿傳信

    其實真正見於民間,用飛禽傳書最真實的應該是“飛鴿傳書”。這個也是是民間普通人家之間比較流行,也是應該在非常廣泛的一種通訊方式。將書信綁在訓練過的信鴿腿上進行點對點空中傳遞書信。《開元天寶遺事》一書記載:“張九齡少年時,家養群鴿。每與親知書信往來,只以書系鴿足上,依所教之處,飛往投之。九齡目為飛奴,時人無不愛訝。”

    口頭傳話

    這個也是古代最直接的通訊傳遞方式,我們今天叫帶個話,捎個信。唐代岑參在《逢入京使》中,描寫他西域邊塞,碰見一個要返京述職老相識,請他捎口信給封長安家中妻子的情景,寫道:“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鸚鵡報信

    鸚鵡會通人話,也是一種傳遞方式,當然只是見於古代民間傳奇。說話唐玄宗時,長安有一富翁,家中養了一隻綠色鸚鵡。其妻與一男子私通,合謀將丈夫殺害。官府檢視現場時,這隻鸚鵡連叫"冤枉",問道誰是殺手時,鸚鵡答稱是女主人和她的姘夫,因此得破此案,唐玄宗特封這隻鸚鵡為"綠衣使者"。

  • 6 # 藍天802532

    古代通訊技術原始落後導致人們溝通不暢,交流受阻,資訊不通,視野閉塞是制約社會發展的一大原因。為了解決遠方通訊問題,人們釆用的最主要方式是傳遞書信,其次還有烽火、旗幟等輔助手段。

  • 7 # 小劉解讀

    “捷報,八百里加急”,鴻翎使者騎馬飛奔……這也許就是中國最早的“順豐派件員”。

    有許多歷史典故皆於通訊有關。比如:

    烽火戲諸侯中的“烽火臺”。

    飛鴿傳書中的飛鴿。

    鴻雁傳書中的鴻雁。

    在黑暗中給你指航的頂塔。

  • 8 # 小城市的奮鬥者

    古人有古人的方法了。

    比如飛鴿傳書啊

    快馬加鞭呀(日行800裡)

    還有遇到戰爭時長城的烽火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迷你世界真的會在6月1日下架嗎?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