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覺
-
2 # 文刀沐子
1,矛盾的普遍性。想想看,你人生中的每個不如意,都是矛盾,不是你與他人的矛盾,就是自我糾結,自相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你面臨的矛盾,.是你自己的矛盾,和他人面臨的同樣問題,總有不同之處。
3,量變到質變,作為窮光蛋的你增加一塊錢不是財主,但如果你一塊塊地增下去,早晚會成為財主。
4,每個人都有信仰,包括那些信仰無信仰觀念的人。自殺的人也把死亡當信仰,
5,每個人都對自己面對的世界有一個看法,還個看法就是世界觀。
-
3 # 老哥半睡半醒
高曉松在奇葩說中說過,所有的人生道理到最後都是農村大道理,所以農村生活中的哲學才更貼近真實。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小時後不聽話,父母經常這樣教訓我們,往往不聽大人們的話,都會吃虧的,再就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道理深刻,老人經歷的事情多,一些事情有豐富的經驗
“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情社會,很多時候關係會被物質影響,貧富差距會影響社交關係
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清官難斷家務事,夫妻之間吵架,外人一般都是勸和的
寧給好漢拉車,不給懶漢作爺,寧打金鐘一下,不敲破鼓千聲,寧吃開眉粥,不吃皺眉飯,要想人前顯貴,就得人後受罪,能跟清楚打一架,不和糊塗說句話!
有些生活中的哲學要慢慢品味,慢慢學習
世人一直以為法家“性本惡″是有別於儒家“性本善”。其實兩家都同源於孔子認識的人性規律,而孔子學於老子,老子眼裡“萬物如芻狗”,人性無謂善惡。
孔子窺破人性的必然,(比如象海豚喜歡頂漂浮物訓練救人或背炸彈)創出儒學,目的是隻為國王服務。他的學生利用人性的強弱點,分兩派,1.一個以性本善往死裡忽悠;修身齊家平治國天下,無不是為名利貨賣帝王家。2.一個以性本惡往死裡法治。鬼谷子的學生更是將人性的必然性運用到人類道德底線:兵不厭詐,成王敗寇的觀念宣揚。
全沒有自然、環保、人文、文明的普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