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娛娛Anymore
-
2 # 大龍蝦嗷嗷叫
那麼“坐堂”來自何處?“坐堂”之意,出自漢代名醫張仲景。
老子曾說過“大軍之後,必有凶年”,由於東漢末年,是戰亂之年,百姓背井離鄉,農業荒廢,相繼各地連續爆發瘟疫,洛陽、南陽,會稽等地區疫情尤為嚴重,形成“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的悲慘景象。連張仲景的家也不例外,他在《傷寒論》自序裡就寫到“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於是面對家家都有災難降臨現實,張仲景傷心至極,“感往昔之論喪,傷橫夭之莫救乃”,於是就發憤研究醫學“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立志做個醫生,能“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
大約張仲景在五十歲,漢靈帝的時候,被推舉為孝廉,曾經做過長沙太守。這時他已經是地位很高官員了,但他還是時刻不忘百姓的痛苦,想方設法地為他們治病。在封建時代官員是不隨便進入平民百姓家的,為了能給百姓治張仲景想了一個好辦法,於是他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把自己官府的衙門開啟,並不處理政務,而讓有病的群眾進來給他們治病。
時間一長,這成了慣例,並影響和擴充套件到寺堂和廟宇。因古時道家學徒和佛家子弟大多都習醫的,也利用初一和十五,行善積德地在寺堂和廟宇裡給百姓看病。繼而也影響到了集市,改變了以往醫生遊走不定的行醫行為,如《清明上河圖》中的“趙太丞家”就是此例。最後發展成藥店鋪和診所相結合的狀況,因古時的醫生大都能自己採藥和加工,因此也懂得藥材,看病和賣藥集一身的。況且有時根據病情時疫不同,藥材還需要臨時親自炮製,同時也籲有自己的成方和秘方,因此行醫和配藥十分方便。
如今醫藥發展到了一定的產業化和商業化,行醫和製藥雖然進行了分開,但中醫的行醫方式,在不少地方仍然保持著以“坐堂” 傳統方式。於是,百姓們就把坐在藥鋪裡給病人看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所以醫生也就成了“坐堂醫生”。以“堂”作為中藥店鋪的名稱就這樣的保籲下了,相繼以藥店發展成藥廠的也不改名了,一律稱之為“堂”來紀念漢代名醫和清官——張仲景。
據說後來張仲景見朝政不清,他也無力挽回,無奈地對身邊的人說:“君疾可愈,國病難醫。”也就不再留戀官位了,辭去官職,隱居少室山,專心總結自己的行醫經驗寫醫學著作了。
其實張仲景真正影響中醫發展的、對中醫起重要作用的,並不是那“坐堂”方式的行醫行為,到是他的《傷寒論》著作,它提供了中醫臨床看病的思路和方式——辨症施治。因他畢竟是做過長沙太守的行政官員,所以他寫出了的《傷寒雜病論》條理清晰,病因和病機的轉軌分析明瞭,獨創“六經分類”其論述層次分明,發汗、清裡、和中等施治方案詳盡得當,猶如法官辦案一樣有條不紊。所以是他奠定了中醫理、法、方、藥,及辨證施治原則的理論基礎,為後世中醫的發展創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3 # 江湖再見不送
要說到“坐堂醫生”的來歷,我們就不得不從我們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談起。
張仲景,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他廣泛收集民間藥方,吸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經過自己的豐富的實踐,寫出了《傷寒雜病論》一書,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並開創了中醫臨床理論體系。
其實,張仲景的主業並不是醫生,而是一個長沙太守,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湖南省省長。這位省長怎麼說也是朝廷的命官,總不能每天光給百姓看病不理政事吧?可是省長又不能隨便進入普通百姓的家裡,如果不給老百姓治病又無法施展自己的所長,所以張省長就想了歌辦法,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大開衙門,不處理政事,張省長就坐在大堂上專門給老百姓看病。老百姓到處傳播,因為張省長的醫術高明,醫德高尚,有的老百姓甚至拿著被子來衙門看病。
後來,老百姓就親切的稱坐在藥鋪裡給人看病的醫生為“坐堂醫生”,來紀念張仲景。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寫完之後,仍然繼續研究醫學,後來人把十六卷的《傷寒雜病論》整理成《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本書。
本人在此做出一個小小的希望,希望我們中國多出現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醫生,為老百姓謀福利,而不只是想著怎麼從患者身上榨取最大的利益。
回覆列表
從古至今,人們對醫生大多尊稱;大夫。大夫一詞原是古代封建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一種比較高的官職稱謂,從有醫生這個職業以來,人們一直對醫生都非常尊重,見到醫生都叫王大夫,李大夫等。另外還有是社會,也就是國家即朝廷給醫生以很高的社會地位,封建社會把各行各業,各色人等分為三教九流,即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又分為上九流和下九流。上九流為;一流舉子二流醫,三流風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所以,在封建社會,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除了那些透過科舉考試一舉成名的狀元,進士,舉人等以外,醫生是最受尊敬的了。因為古代又稱醫生為;司命。是一個積德行善的職業。有什麼能比救人一命更值得尊敬呢?
坐堂。說起坐堂,始於東漢末年,最早的著名大醫學家,張機,張仲景,時任湖南長沙太守(相當於現在的市長),當時,傷寒大面積流行,死亡率很高,張仲景家族300餘口人,死亡100餘人,張仲景努力解救病人。他著述了傷寒名著《傷寒雜病論》,並且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在府衙的大堂上為患病的百姓們診病,開方,治好了大量的病人,從此以後,坐堂一詞也就慢慢的流行起來。從那以後,在藥店裡為患者診病開方看病的醫生被人們尊稱為;坐堂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