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睡前讀經典
-
2 # 文史密探
東晉時期,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在位於現在浙江省紹興市西南13公里的蘭渚山麓的蘭亭,一群以會稽內吏王羲之為首的文人士大夫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雅集,這其中包括王羲之的好友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他們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後由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以記述曲水流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敘》。
若論《蘭亭序集》之精妙,其一,在全文中出現了21個“之”字,然而字重體不重,每一個“之”字都形態不一,各有千秋;
其二是因為醉酒後鎖住,所以文中會有塗改和錯別字,甚至有的字忘了寫另一半,就算識塗改,也依然被改得盡善盡美;
其三,一篇文章,兩種感情,文章前半段描寫大家在一起熱鬧歡喜,可是後半段開始抒發惆悵,感嘆人生苦短,生命起伏不定,所以這篇文章也是王羲之對人生觀點描述的最精華之總結。
-
3 # 普存孝
我倒沒有看見過王羲之的真跡,但在書報上、照片上看過,講句心裡話,《蘭亭序》寫些什麼內容,到現一句都沒記住,倒是王羲之的書法字型至今記憶猶新。
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能夠傳神,練習書法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據說王羲之的兒子王義之小時候學習書法,摩仿父親的筆跡練字,自以為已經寫的很好了,很像父親的作品,寫好後拿給母親去看,母親看完後並沒有說什麼,只是說了句太字少了一點,你把筆黑拿過來,母親替你補上,於是提筆在大字下面點了一點,然後說你拿去給你父親看看。兒子拿來給父親看後只說了一句話:書法字型只是形似,而非神似,倒是太字的那一點點得很好,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王義之聽完後驚呆了,那不是母親為自己點上的那一點嗎,一篇作品受到表揚的僅此一點,還是母親代作的,王義之頓時感到無地自容。從此以後專心練習書法,心無雜念,意無他求,終於成為了書法大家,這就是中國書法歷史上有名的二王。
-
4 # 蕭OO瀟
用筆千變萬化,又偏偏妙到毫巔。篇章佈局靈動灑脫,與文章內容絕妙融合。不造作,不誇張,每一行筆信手揮灑,莫不中規矩,又偏偏脫離所謂“規矩”之外。
-
5 # forest60365
其美卻難。都知其美不勝收,無他出其右; 世人難以複製其筆法,雖有眾多模仿者,卻難有億裡挑一直擊其用筆核心。珠峰仰止,攀者多,登頂者寡。
-
6 # 尚古齋書法
一、天下第一神帖,李世民為之瘋狂死了都得帶著、乾隆爺啪啪蓋章並御筆謂之為"神",目前四哥這水平還沒有長出發現其神的眼睛;
二、1600多年前,四十二位德才兼備的文人雅士相約在一個小亭子喝酒吟詩,共37首,喝到差不多的時候大家請微醺的老王做序,為什麼呢?可能是寫的好亦可是名氣也可能是官位人脈,總之是個露臉的事情,47歲的貴族老王把這種深藏功與名以及欣喜傲嬌之感如何體現在蘭亭,還須一蹴而就的心態也真是不好把握.(改來改去應該也緊張,畢竟圍了四十一個高手)
-
7 # 藍鳥灬魔鷹
這個命題太大了,文學價值,歷史價值,社會價值,最後才是藝術價值,古人對毛筆僅是記錄的工具,書法是後人對其的昇華
-
8 # 金風359
《蘭亭序》之所以獨步古今,實在是書法美、文章美!
《蘭亭序》的書法功力深厚,神韻瀟灑,被譽為千古第一行書,歷來深受書家追捧!本人書法知識淺薄,不敢妄語。
《蘭亭序》文章優美,試作簡單列舉:
一、人美。
“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參加集會的人物都是高人韻士,談笑是鴻儒,往來無白丁。
二、景美。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遠離世俗的紛擾,盡享自然的靜謐。
三、韻味美。
全篇文字參差錯落,音韻鏗鏘,盡顯古人作文之音韻協調之美。
四、理美。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在魏晉玄學盛行之際,能夠直麵人生,談笑生死,體現出作者對“理”的思考探尋之美。
五、情美。
獨孤求敗是一種淒涼美,呼喚知音更是一種孤獨美。其實,“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又何嘗不是一種大美?
-
9 # 安水閒人
文書諧和變化多,之字應時取勢合,詞達心意逐曲水,上巳佳會傳觴梭,天地春融時洽洽,群賢少長鹹歌歌,杯水酬肆風雅頌,性達黃庭放白鵝。
-
10 # 二郎神205549206
這些書籍上手要仔細看也是一種享受,但我有一夲王義之快雪時晴帖:可能是原夲,因國家也有這樣書有點仿我這本書,在網上我問過
回覆列表
在《蘭亭序》中,
凡是重複出現的字
沒有一個不變化的,
絕美蘭亭,奧妙不盡,
亦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