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寧書法
-
2 # 詩夜城主
明代是中國古代書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帖學大興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書法在繼承宋、元傳統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發展,並且呈現出多種豐富的面貌特徵,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書法家,問題來了:文徵明的書法成就很高嗎?
文徵明的書法成就文徵明(1470—1559)屬於明代中期的書畫家,繪畫書法都獨具風格,文徵明與祝允明、陳淳、王寵,四人合稱“吳門四家”,明代中期書法就是以他們為代表,要注意的是,文徵明出身仕宦之家,天資不算聰穎,但學習十分勤勉,他用事實證明,藝術和天賦無關,
若說文徵明的書法成就如何,文徵明是自元初趙孟頫以來又一位全能的書法,篆隸楷行草五體皆精,這是文徵明的書法成就,文徵明早年學習趙孟頫,後取法晉、唐兩代書家,如王羲之、歐陽詢,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行書深得王羲之、智永筆法,
文徵明擅長大小兩種行書,大字行書受沈周影響,有明顯的黃山谷筆法,而更渾厚,小字則以行草為主,其中狂草書效法懷素(懷素有“草聖”之稱),參以山谷草法,篆書取法李陽冰,楷書中的小楷功力深厚,可謂是溫純精絕,80歲以後寫的小楷仍一絲不苟,無一筆懈怠,
之所以文徵明能有“篆隸楷行草”五體皆精的書法成就,一方面離不開他的勤勉刻苦,“書畫同源”是書法或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文徵明早年攻詩文書畫,所以他都是以書法筆法入畫,又以繪畫筆法寫書,真正做到了“書畫同源”;另一方面,文徵明早早就厭倦了仕途生活,回鄉精研書畫,安靜優雅、與世無爭的環境讓他的藝術修養得到了很快的提高,書法本是一門抒情藝術,文徵明受益匪淺。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道家、文學家。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為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之所以說文徵明的書法屬於一個流派,一是因為他有一個主動的藝術家聚集的群體,其中就包括唐伯虎、沈周,同時呢,這些人還具有相同的藝術觀點以及共同的地域關係。同時,雖然他們自己是一個流派,但是他和整個明代的書法風格並不衝突,他只是明代整個大的書法環境的一個風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