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銀川奇石周
-
2 # 王哥開寶箱
中國古錢幣採用外圓內方的形制,其根源和春秋戰國時期西北地區習慣使用環錢有很大關係,下面我詳細分析。
中國是使用貨幣最早的國家,原始社會後期至夏、商、周時代主要貨幣流通較廣的是天然貝,後期出現少量金屬貝幣。
春秋時期進入金屬鑄幣階段到戰國時期已確立四大貨幣體系:中原地區流行以農具鏟演變而來的布幣,燕齊兩國主要使用刀具演變而來的刀幣,南方楚國主要使用貝幣演變而來的銅貝俗稱蟻鼻錢,西北秦國主要使用紡輪或玉璧演變而來的環錢。
最後秦統一了六國,政治統一要求經濟統一作基礎,在統一文字,度量衡同時,也統一了貨幣。由於秦國主要使用的是環錢,統一後錢幣以圓形方孔銅錢為幣,以半兩為單位。錢文“半兩”。這種方孔圓錢從此成為中國貨幣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
為何取這種形制呢?主要是環形便於攜帶,而方孔穿繩索銅錢不易旋轉,可防磨損。也有人認為這種形制表達了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圖一:貝幣
圖二:布幣
圖三:刀幣
圖四:蟻鼻錢
圖五:環錢
圖六:秦半兩
-
3 # 小姑娘說文玩
方孔銅錢應天圓地方之說,古代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鑄錢以此為型。 2.攜帶方便,把銅錢盤起來纏繞腰間,既方便攜帶又安全。"盤纏"一詞的來源此。 3.有做人的道理在其中,銅錢為外圓內方,做人也需要如此,做事圓滑,但內心保持方正。
-
4 # 門前那棵櫻桃樹
朋友你好,方孔圓錢起始於先秦半兩,半兩以前使用的是鏟式布幣、刀幣、圓環錢。方孔圓錢啟初寓意是天圓地方的意思,在使用過程中覺得鑄造、攜帶方便,各朝各代就沿用下去,一直到清代顛覆。
-
5 # 山裡人的生態家園
一、方孔錢是我國古代錢幣的俗稱。方孔錢中間有方孔的圓形錢幣,由環形錢演變而來,成為我國古代銅錢的固定形式。方孔錢以秦的半兩錢為最早,民國的“民國通寶”銅幣最晚。這種錢在我國沿用了2000多年。方孔錢是中國古代錢幣最常見的一種。由於發行時間和發行量均遠大於其他種類的錢幣,方孔錢和中國古錢幣這兩個概念經常等同。
二、中間有方孔是由當時的工藝條件所決定的。 古人鑄幣的時候,先把銅熔化,然後注入模中。由於古代鑄幣技術的限制,錢的邊緣總有許多毛刺,既不美觀又不方便使用。然而,要去掉這些毛刺,就必須靠銼刀加工,一次不能只銼一個,必須把錢串起來銼才省時省工,而要把錢串起來,錢中間則必須留有一孔。 如果留下圓孔,穿在棍子上的錢就會滾動,這樣有礙操作。因此留下方孔,把錢穿在方形棍上,錢就不會滾動了。正是由於這個緣故,古代的銅錢為了方便製造才在中間留有方孔。
-
6 # 小沐愛收藏
古錢的方孔由來已久。漢書《食貨志》中就有“錢圓函方”句,注曰:“外圓而內孔方也。”方孔銅錢在我國使用的歷史悠久,自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幣制,製造方孔銅錢,直至1900年清朝末年方廢止使用,共使用了二千多年。這中間,無論銅錢的銅質如何不同,大小如何不一,錢幣的中間都有一個四方形的孔眼兒。為何製成方眼兒,而不製成圓眼兒呢?
這主要是由製造銅錢的工藝所決定的。過去製造銅錢,採用的是熔銅鑄錢。也就是先把銅化成“水”,然後澆在錢模子裡而鑄成。這樣,澆鑄出的銅錢的輪廓就不整齊,既不美觀,使用起來也會刮手。為了讓鑄出的銅錢周邊整齊,就必須用銼刀將其修銼整齊。可是,如果一枚一枚的修銼,費工夫,不方便。鑄錢工匠想出方法,那就是在銅錢的中間開一個孔眼兒,把百十來個錢穿在一根棍子上,一銼刀下去,百十枚銅錢的外緣都能銼到。如果錢中間的孔是圓的,銼時銅錢會來回轉動,就會有的銼到,有的銼不到。於是他們把錢孔做成方形的,這樣穿進一根方棍,錢就不會來回轉動,銼起來方便多了。此法沿習下來,二千多年來的銅錢皆是外圓內方,錢也就有了別名“孔方兄”了。不但中國的銅錢當中開方孔,日本、朝鮮的古代銅錢也是外圓內方,銅錢中間有一方孔3
-
7 # 國學日知
關於為什麼銅錢外圓內方有各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方孔銅錢應天圓地方之說,所以古人鑄錢以此為型。第二種說法認為方孔是為了攜帶方便,把銅錢串起來,既方便攜帶又安全。第三種說法認為銅錢外圓內方寓有做人的道理,做事要圓滑,但內心應保持方正。其實這些說法都屬無稽之談,都屬於後人強加給銅錢的概念。
至於銅錢外圓內方的真正原因其實是這樣的。古時各個朝代的銅錢,無論大小,中間都有一個方形的孔,這個方孔並不是為了美觀而進行的設計,而是為了適應銅錢的製作方法。
回覆列表
有說法是為了節約金屬或減輕重量,也有說法是為了穿繩成串便於攜帶。我覺得之所以有方孔主要還是製造工藝條件決定的,有方孔的話,有助於錢幣後期的批次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