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豐英海
-
2 # 食全酒美原產遞
古代的計時採用日晷計時法,將現在的一晝夜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為了精確計時,又增加了漏刻計時法,這種計時方法將一晝夜24小時分為一百刻(一刻相當於今天的14.4分鐘),因而古代語言中就有“某時某刻”的說法,相當於現在的幾點幾分。
所以,午時三刻就相當於現在的北京時間11點43分
-
3 # 五點二十分108
午時三刻這個時間,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點半,這個時間,陽氣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說法中, 此時可以用旺盛的陽氣來沖淡殺人的陰氣。這應該是習慣上“午時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
4 # sweethoneypeach
看到午時三刻第一反應是經常古裝劇中出現臺詞畫面午時三刻問斬。於是隨口問了旁邊的男票午時三刻你認為幾點。得到的回答是:12點啊,陽氣最盛的時候。的確是陽氣最盛的時候,但陰陽家的陽氣最盛與天文家的正午最盛不一樣。中國古代長期實行百刻制(清以後改為1日96刻),《說文》:“漏以銅壺盛水,刻節,晝夜百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時三刻約當日12點45分。3 ke, ante-zish。
-
5 # Amy唐500
古代計時,一天分十二個時辰。指標的影子指向哪個區,就是哪個時刻。古代每個時刻相當於現在的15分鐘,午時指的是正時,三刻相當於15×3等於45。即現在的12點45分。古代有午時三刻處斬的喜歡,因為古人認為午時三刻的陽氣最盛,被殺的囚犯陰魂可以剋制,不至於作亂。
-
6 # 國學日知
古代自唐以後12個時辰分為初、正兩個部分,午時三刻即是午正三刻。
古人認為人死陰氣太盛,故在一日陽氣最盛時行刑,方能壓制。正午十二點,是以西安時間所定,古時常定都西安,後定都於北京,兩地時差約45分鐘。西安午正,即為北京時間午時三刻,約為12點45分。
-
7 # 參公說參
“午時三刻”是12點45分左右,按照古代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的說法,午時三刻就在11點到13點之間,這其中最接近的時間就是12點45分。
-
8 # 裝就不用修
這個問題其實很不好回答,因為古代各個朝代的記法不完全一致,比如有的時候一天被分為100刻,也有的被分為96刻、120刻等等。
而且由於時差的原因,其實跟現在的時間上有一定的誤差,準確來說,誤差還不小。
在唐及以前,中國的政體中心偏西,時間上比現在我們使用的北京時間要晚20多分鐘。
自從宋朝開始,主流政體向東移了,同樣的午時三刻跟之前的午時三刻時間肯定是不一樣的。
午時三刻砍頭的說法是從大明朝開始的,所以就預設以明清為例吧,午時三刻的時間應該是現在的中午12點15分到12點30分。陽極而陰生的時候。
現在大家應該也發現了,中午太陽在當中的時候,其實並不是12點整。而是在12點過一點點的時候,太陽最盛。
-
9 # bulaichi
唐宋時,一刻是20分鐘,一天是12個時辰72刻,午時三刻就是12點整;元明時,一刻是14.4分鐘,全天100刻;清以後改為96刻,即一刻15分鐘。
回覆列表
午時三刻是我國過去的一種計時方法。把一晝夜劃分為十二份,用十二地支做代表,子代表夜裡十一點至一點這兩個小時,依次排開,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地支。午時就是中午十一點至一點兩個小時,一刻是十五分鐘,午時三刻就是十一點四十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