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們永遠的鑫哥
-
2 # 每天解除安裝2次魯大師
做題一方面是提高熟練程度,另一方面,不要就盲目地做,要整體把握,融會貫通,要學會總結,需要總結的內容很多,如題中的陷阱,需要用到哪方面的知識、思想,出題人識圖考察什麼等等。
-
3 # 帥媽育兒心理課堂
還是那句話,不要只是為了考試而去學習,我們要做的就是放鬆心態,掌握學習方法,讓學到的知識能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目的。
-
4 # 深本數學
相信很多學生都會有同樣的疑問,我做了很多題,我也整理錯題了,我很努力地學……為什麼數學就是學不好?
1、首先,數學不像語文、英文這類科目,不是你花時間去記背,分數就會提高。數學考察的不是你的記背能力,而是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這一點上,數學成績就不是靠做題就能提高的。
2、那麼,為什麼很多時候在臨考前大家會大量刷題呢?大概是因為平時的考試,期中考或者期末考,如果我們大量做題,是可能會遇到1、2題熟悉的題目的。這樣大家就覺得,只要做題,儘可能地多做題,沒準考試就遇到一些做過的題目,輕鬆拿分了!
在這裡,大家明白一點,為什麼很多時候老師更推薦“做真題”而不是“做多題”,因為大部分題目都是在模仿高考題真題,透過這些母題轉化出來。把母題弄懂、做通了才是真正把這道題、這類題給弄懂了!
3、最後,回到最初的問題,數學是考察邏輯思維能力的。埋頭做題是無法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的。所以,想要把數學學好,關鍵是要找到題目之間的規律,掌握解題方法,鍛鍊和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
5 # 走過路過自然飄過
不想說題海對不對。只是想問你,到底做了多少題。
比如2018年53,你做1遍,這也叫做了很多題,做3遍,也可以說做了很多題。
問題來了,做過的題,你就會做嗎?做過1000道題,回頭你在從頭來做,一樣有不會做的,一樣有回答不規範的。
切記,做過不等於會做,不等於能得分。
數量要增加這是好事,但是要保證質量的前提下。
五三,數學,物化生,做二遍,第二遍沒有錯題的情況下在做其他練習冊,否則繼續做第三遍,第四遍,第五遍,第六遍……
你按這個方法做一套練習冊看看,我保證這方法既省錢,又高效,數理化成績一路飆升。
-
6 # 小小師者
有的學生是做一題而知一類,有的學生做百題而知百題。確實如你所說數學是嚴謹的科學的思維的培養。方法比刷題重要,過程比結果重要。
日常工作中,我更喜歡用“套路”這個詞給學生講數學,往往開始學生成績不如意,時間久了以後,學生會發現數學其實很好玩,會自己嘗試去歸類,成績往往提升比較快,個人也很有成就感,作為數學老師的我也會很放鬆。這個時候我會告訴他們這是“入門”。只要保持好這些數學學習的習慣和方法技巧,數學成績絕對會很穩定的。
-
7 # 使用者4478487672
學習重要的是方法,方法需要靠“悟”,“悟”的是規律,規律說白了就是了解知識點之間的網狀關係---“邏輯關係”,解題無非是根據這個已知網狀關係一點聯想另一點,找到已知點到未知點之間的聯絡的過程。
-
8 # 鋒點1
我說說我的感受,我是98年高考,平時大考小考只能維持125左右的水平,高考出點紕漏,鏖戰兩個小時,搞了個110左右。高考成績在班裡第6。重點是本班第一,她用時一個多小時,就考了滿分。平時所有考試她都是滿分或接近滿分的。有時去請教她一些自己不會的題,數次之後有了一種感覺,在我面前的銅牆鐵壁,在她眼裡就是一馬平川的平原。考不好有時是練習的質量不夠,有時是你到頭了。接受自己不能站在頂端的現實吧,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可做,都要狀元做,狀元也不夠用。
回覆列表
第一,時間問題,如果只是某個時期做了很多題,比如高一貪玩沒做題,高二突然覺醒,那基礎已經不牢固了。一直持續多做題,會有提高的,但是不要指望進入第一批次了。
第二,做題質量問題。如果是看著答案做的題,或者上網搜的答案,或者別人給你講的題,質量都不佳,只有自己獨立做出來的題才算是你自己掌握的。而不是透過自己獨立做的題,必須要有複習,不然很容易遺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