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物志

    很多寶爸寶媽經常有這樣的疑惑:

    為什麼我家寶寶總是喜歡哭鬧,蠻不講理呢?

    為什麼我家寶寶一到陌生場合就變得唯唯諾諾,不敢說話呢?

    為什麼我家寶寶性格孤僻,不願意和別人交往呢?

    ……

    所有這些孩子不良表現,追其根源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何為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成長過程必不可少的能量,孩子是否能夠攝入這種能量,取決於他們對於自己所處環境的感受。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當中,那麼孩子在與他人和外界接觸的過程,內心就會充滿可控感和確定感。相反,如果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壓抑、痛苦的環境當中,那麼孩子時常會感到害怕和恐慌。

    要想知道自家寶寶是否缺乏安全感,寶爸寶媽不妨做做這5道題。

    01

    孩子是不是特別粘人,而且只粘媽媽一個人?

    母親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因此媽媽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決定了孩子的安全感和存在感。在孩子3—4歲之前,媽媽在孩子那裡扮演著“安全屋”的角色,如果孩子時刻不捨得離開媽媽,媽媽一離開孩子的視線,孩子就焦躁不安,說明孩子自身的安全感構建出現了問題。

    02

    孩子是不是很喜歡吃手、咬指甲?

    一般孩子在3—4月時就會出現吮吸手指的現象,這屬於正常情況,是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吮吸需求。如果6個月以後,寶寶還是繼續長時間地吮吸手指,很可能是在尋求自我安慰,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孩子要是情感脆弱,一旦離開父母就出現情緒低落,緊張,疲憊的狀況,只能透過吮吸手指獲得安慰。

    03

    孩子是不是喜歡抱著被子或者毛絨玩具睡覺?

    經常會看到有些孩子睡覺喜歡抱著小被子、毛絨玩具、或是小毛巾之類的物品,這些東西可以統稱為孩子的依戀物。對孩子來說,最容易獲得安全感就是睡在媽媽身邊,當媽媽不在了,就要找一個東西來替代“媽媽”用以轉移依戀。

    04

    孩子是不是性格孤僻,不合群?

    有些孩子上了幼兒園總是獨來獨往,不愛和別人交流,家長會以為是孩子性格內向所致,不太關注。其實孩子不合群,也有可能是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不信任周圍的人與環境,因而選擇迴避,藏在自己的世界裡。

    05

    孩子是不是膽小、怕生?

    孩子一見到陌生人,和別人說話很容易緊張、結巴,或者本能似地躲在父母的身後,甚至連一句話都不敢說,孩子如此驚慌失措,說明真的很缺乏安全感。

    孩子缺乏安全感,父母應該如何挽救?

    01

    保持家庭環境的寬鬆穩定

    造成孩子心理不安的因素有很多,但家庭環境起到決定性作用。面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父母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起矛盾衝突,以免加劇孩子心中的惶恐與不安。

    02

    經常表達對孩子的愛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往往也容易缺愛,他們需要父母陪在自己身邊,以此來確認父母是愛自己的。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向孩子傳遞自己的愛意,讓孩子知道父母始終愛著他們,有時可能只是一句簡單的 “我愛你”,孩子就能從中獲取很多力量。

    03

    每天再累再忙也要留一些時間給孩子

    很多爸爸媽媽平時忙於工作,很難抽出時間來和孩子玩耍嬉戲。但是陪伴講究的不是時長而是質量,哪怕你每天只是抽出10分鐘全心投入到孩子的交流互動中,和孩子聊聊天,為孩子念念睡前故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時刻沐在爸爸媽媽的愛當中。

    04

    多些鼓勵,少些責備

    缺乏安全感的寶寶很容易表現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膽小怕事,脾氣暴躁等,讓家長很是苦惱,覺得孩子就是一個麻煩製造者,一旦控制不住脾氣就容易責怪打罵孩子,這無疑加劇孩子的不安全感。不管怎麼樣,要想孩子改變焦躁不安的心理特性,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多些正向教育,接納孩子現有的個性,經常鼓勵支援孩子,那麼孩子就會有更多的勇氣融入外部的世界。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在所有別人能給你造成的傷害中,破壞性最強、後果持續最久的一種,是讓你懷疑自己配不上擁有任何好的事物。希望寶爸寶媽都能多愛孩子一些,不要讓孩子變成一個缺愛,缺乏安全感的人。

  • 2 # 晴天smile124975188

    孩子粘人,怕生,不合群可能是性格原因,更多的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家人要尤其注意,特別是母親,嬰兒時期的安全感很重要。可以多帶孩子戶外遊玩,去人多的地方,鼓勵孩子多跟人接觸,但是不要強求,慢慢的會好轉的。

  • 3 # 心夥伴

    人類一直都是一種群居生物,在上古時期,這種群居的性質就已經得到了體現,現代社會以後,人們依然需要群居,需要擁有一個小團體,能夠幫助自己在社會上獲得更多更優質的生存資源。小孩子不合群的話其實也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有一部分孩子是天生性格比較內向孤僻,對於這部分孩子,家長要習慣他的天性,不要強行對他加以更改。

    因為這種孩子原本就覺得安靜是更適合自己的,他們不太喜歡群居生活,家長可以想辦法用孩子察覺不到的辦法,讓他融入一定的集體,學會集體的生活與需要注意的。當然這只是讓他適應集體的生活,如果他還是喜歡一個人的話,家長不用多加阻攔,因為每個性格孩子都會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除了天生性格的內向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後天造成的孩子缺少關愛,或者在人際交往中遭到了朋友不公平的對待,於是他們開始害怕參與交際。面對有這種問題的孩子,家長需要多加心思在孩子的人際交往上,經常監督他跟朋友們是怎樣交流的,如果有發現孩子受到委屈,那麼家長要告訴孩子用什麼辦法反擊。

    只有孩子自己確立了自信,喜歡上了集體給自己帶來的好處,那麼他們才能真正的想辦法融入集體。如果家長只是透過自己大人的方式,蠻橫的去幫孩子確立權威,那麼也許效果會適得其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稻城亞丁適合一個人旅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