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面向太陽
-
2 # 永遠都是豔陽天
小時候被父母帶去兒科看病,打點滴紮了幾十針,堪稱童年陰影,你有類似的感受或經歷嗎?
有!記得正是五六歲時感冒得很嚴重,我爸哄我說到街上去玩,結果他把我帶到我伯伯開的簡易診所後,他和我伯伯嘰嘰咕咕地講了一些話後,我伯伯調配了一瓶粉子藥和其他很小的玻璃瓶水劑,混合後,用幾寸長的針頭在裝開水的鋁皮盒中消毒,吸進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我按倒,拉開褲子,在屁股上方來了一針!打完針後,屁股肌肉脹疼得厲害……我任由他們哄,自己是哭得天昏地暗……
還有一次,村裡普及接種疫苗,得訊後,我和小夥伴嚇得躲到山上去了!但是,來打針的赤腳醫生很有耐心一直等到了傍晚,在村裡見小孩就在胳膊上劃"井”字!後來,躲也躲不脫了,他們說今天不劃明天劃,明天不劃後天劃,眼見天也快黑了,又該吃晚飯了!我們幾個只好從樹林裡出來了!剛走進村子裡,就被大人和醫生逮個正著,沒辦法,只好將胳膊撩起,任醫生"宰割",好象是夏末,衣服穿得少,眼睜睜地看著醫生用長針頭在胳膊上方劃寫著"井"字,感覺象劃豆腐般,所到之處,血隨之而出,疼得想抽掉手,但被醫生死死攥緊著,絲毫動彈不得……
過了好些日子,胳膊上爛了結了痂,好了後留下一個肉色"井″字……我的胳膊上還有一個圓形的疤痕,想必也有類似的經歷!都是拜同一位赤腳醫生所賜……這位赤腳醫生在四十歲時因癌症已亡故……現在回想起來其實,他也是蠻敬業的!
-
3 # 寶媽ouou
我生下來體質就比較弱,小小年紀就老生病,由於在小縣城,我們那時生病都去私人開的小診所,只有在小診所看不好病的時候再去醫院看病。所以只要一生病,小診所就給掛點滴,因為點滴見效快。據我媽說,那時候手,腳,頭都打滿了,再打都沒地方打。自我記事開始,我一年至少要打2次點滴,醫生就說我體質差,容易扁桃體發炎然後引起發燒,得長大形成免疫系統才會好。以前父母也不懂,醫生說什麼就是什麼,現在長大了,才知道打點滴不好,注入過多抗生素,反倒身體沒有抗體了,更容易生病了。好在上了大學後,體質跟了上來,現在感冒發燒,能不吃藥就不吃藥,更別說打點滴了,基本上抗2天,多喝水,多休息,身體就好了。
-
4 # 微笑的腳步
沒有,小時候感冒也就打個小針,打吊瓶的次數屈指可數。四年級時候有一次感冒很厲害,連續打了5天吊瓶,結果沒效果,一直不好,都快要放棄了,後來我媽找了點草藥,煮了之後喝了兩次就好了!真的很神奇!
記得小時候發燒流感,被爸媽帶去兒科看病,需要打點滴。那會我很胖,實習醫生看不清血管,從左手到右手到胳膊最後到腳,紮了幾十針才開始輸液。這件事給我帶來了深深的童年陰影。
你對兒科有類似童年陰影的記憶嗎?
回覆列表
我是沒有啊,再說我們那時候打點滴的比較少,如果感冒了要打針,那是打屁股針的,而且從我記的起事時,我除了小學打過預防針,其他的就沒打過針。偶爾有點感冒吃點感冒藥就會好了,我從小就很好養活。
記得我第一次打吊針,就是在生我閨女的時候,不過那時宮縮的厲害,痛的東西南北都分不清了,像打吊針那麼點痛根本沒感覺,就是扎我個10針估計我都能自動忽略吧。
然後第二次打吊針是生了孩子一個星期拆線,不過我遇到的一個護士打針技術還是不錯的,一針就扎進去了。其實我覺得打吊針大人的都好打,就是孩子小靜脈細的人打起來會麻煩一些。
不過紮了十幾針就扎進去,可能是實習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