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諸城鬍子
-
2 # 秦嗣德
這組作品的人物取材於我們身邊平凡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常態化的生活狀態下自然個體的生存現象,在科技與網路迅疾而上的社會環境中,族群和地域的邊界已經漸漸模糊,時代催促每一個個體遠離故土、傳統的家園和故有的生活模式而走進城市,擠入當下的舞臺、擠入多元時尚的潮流,無論居地多麼偏遠,網路科技的虛擬把每一個人帶到了一個置身感觀的遊戲世界,登臺自演自賞,視覺和資訊的傳遞已經沒有死角,每個人似乎在一部手機裡已經手持了天下,網路成就了市場、成就親情友情的互動,亦成就網紅、網騙也疏遠淡化友誼的思念,成了沒有了隱私卻又廣闊無邊的獨立面對著。我們似乎還在試圖為自己表白和坦護著什麼,掩飾網路後面的那個面孔,其實是徒勞的⋯⋯
中國水墨人物畫的當代性,重要的是在關注並拓展了對當下現實生活現場感的表現性,藝術的主題表達不在是單一的崇高性與英雄化,水墨圖式表現出人類社會與自然的矛盾,資源與國家的矛盾,環境與發展的矛盾,股市,交通,大氣汙染,現實融進了藝術家的個體體驗,表現那些歲月平凡中的小人物。中國水墨人物畫呈現出獨特的當代屬性,中國水墨的獨特品質與中國繪畫審美意趣的文化韻味,逐漸釋放出獨立的民族文化內涵
-
3 # 寫意王東瑞
劉進安,劉孝萱等都屬於新現實主義水墨,他們的作品中和現實社會的生活有了更多層面的表達,股票,春運,人群的焦慮等現實社會有了更深層次的刻畫。
-
4 # 使用者8550910803885
新現實主義水墨畫,我認為主要是“現實"兩個字,當然指的就是現實了,既不是指古代,也不是指將來,因為“古代”和“將來”都不是“現實"。而“新現實水墨畫”,應包括現實社會,現實人文,現實人民大眾的審美觀,審美需求等;而現實水墨僅只是講水墨技法而已,也就是說現實水墨不要和古人一樣,要在水墨上有變化有現實感。
如果將“新現實水墨畫”理解為只是水墨的變化我認為是不夠全面的,而且是非常不全面。因為現實中最主要的是現實社會,現實社會中的人和事,它是水墨畫的主要反映物件。如果水墨畫避開社會現實中的人和事,就會落入為水墨而水墨,現實中就有為水墨而水墨的畫家,為了追求現代水墨,什麼實驗水墨,觀念水墨,當代水墨都曾出現過,但到底要反映什麼?觀者不得而知。把繪畫欣賞限制在水墨欣賞的小圈子裡,將形象塑造與技法手段混為一談是錯誤的。
新現實主義水墨畫,應該包含現實題材和現實水墨兩個方面,現實題材就指現實社會中的人物事件,人文關懷,真善美,假惡醜等內容,而且這是現實中的主導方面,而水墨技法也要隨時代而變,但不管怎麼變它都只能是為造型服務的手段,是處於次要的方面。所以在現實主義水墨畫中,首先強調的是思想性,其次才是藝術性,也才有“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提法。現實中這類畫家不少:蔣兆和,楊之光,劉文西,姚有多,黃冑,李震堅,石魯,李可染,王西京,畢建勳,史國良等等一大批,我認為他們就是新現實主義水墨畫家。
回覆列表
沒聽說過這個名詞。但是關於創造各種主義的話題倒是值得一說。
目前圈子裡流行很多主義或者畫派,例如“新文人畫”、“新工筆”、“新水墨”。
“新文人畫”這個概念提出來的比較早,可以追溯到85新潮時期,那會兒的中國繪畫千篇一律,死氣沉沉。“新文人畫”提出來之後引起了一大批畫家的共鳴,他們開始不斷創作表達自己真實感受的作品,這個畫派之所以會流行,起因於改革開放之前高度統一的文化宣傳口徑,壓抑了人們多元的文化藝術訴求。
而前幾年提出的“新工筆”、“新水墨”這個概念,時間點恰恰卡在中國當代水墨畫市場井噴式爆發的時候。這就不禁讓人產生很多聯想。過去十幾二十年的工筆繪畫可能真的有些陳舊,水墨畫也有些刻板,業內希望與時俱進,求新求變無可厚非。但是以筆者本人的感受,這些名詞的提出,有過於著急甚至生造概念,強行樹立畫派的嫌疑。
事實也證明,隨著市場熱度的迅速退去,沒人再提“新工筆”、“新水墨”,甚至“新文人畫”的老一批代表畫家都不想再說這個名詞,因為過度功利的操作已經將這幾個名詞汙名化了。
然後再說題主的“新現實主義”,不知道是誰提出,提出這個概念的動機是什麼?但是這個新名詞和新趨勢的出現,一定是要符合這個時代的某種迫切的需求的。而現在整個中國各個行業都在“去虛向實”。
所以筆者個人觀點:什麼主義不重要,踏踏實實做個傑出畫家或者理論家,才是未來社會主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