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津包與叉燒包
-
2 # 魯中居士
"內聖外王″之道是"王道"!悠悠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為政之道歷三態!自公元前356年秦孝公起,中華為政之道已由"王道"步入"霸道"了!故"王道"遠矣!於今為政無用!
-
3 # 馬振廷1
內聖是治理內部人民矛盾。外王是用霸道徵伏對敵人,敵我矛盾保國土寸土不讓。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皇王稱聖人,下傳聖旨。平民沒有資格稱王稱聖的。除非皇封。
-
4 # 趣味說歷史
內聖外王是儒家思想觀點。最早出現自道家典籍《莊子·天下篇》“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後被儒家所繼承,其含義指的是個人修養與政治主張。“內聖”,即將道藏於內心自然無為;“外王”,即將道顯示於外,推行王道。“內聖外王”,意謂內有聖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即人格理想以及政治理想兩者的結合。其中,“內聖”是體,外王則是用。
內聖外王”作為一種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其強調的是在既定的社會體制下的自身修行,並不對外部社會制度有所訴求,要求制度的建設與改善,即要求完善自己的精神層次,但不要求外部制度對人身的保障。[7]與西方民主、憲政、自由主義制度相比,“內聖外王”中的透過內修的濟世功用,以實現個人理想和達濟社會,進而達到王道社會這一中國傳統政治理想,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在中國封建社會,由於專制皇權導致人治膨脹而法治不及,加上其思想主張缺少分權制衡、社會制度建構的非正義性而導致其實施起來較難,[8]常常出現“內聖不外王,外王不內聖”的局面,是一種政道有餘但治道不足的表現。
-
5 # 樂道好思
子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當代當權者應該加強自身修養,以身示範,當好人民的公僕。
-
6 # 夢裡長安蓮花香
因為不完美才去修行,因為修行而開悟智慧,自覺去行願服務社會,建功立業,服務大眾。
在這風雲變幻的世界,在這片傾注鮮血和希望的熱土上,鮮花怒放青春,使命但當大愛,覺醒釋放光明。自覺修行蓮花氣質,自願塑造紅梅品格。
由知行合一通達大智慧境界。內聖外王,無限風光在遠峰!
我所說修行,不是出家遁世的修行,那不符合佛法精神儒家願望和道家理念!修行深入紅塵,有了知行合一的行動,才能直達人心佛心道心,修出天人合一智慧大境界!只有內心達到內聖的天地境界,思想達到君師合一,大愛一家,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自然德才配位,行而有力,天下無敵!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做為而去修行,因為修行而內聖,內聖外王而大有作為。這個作為是知行合一而來,內聖外王而成的天地偉業!
-
7 # 西洲東籬
內聖外王出自於先秦·莊周《莊子·天下》:“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內聖外王”之說雖首見於《莊子》,但卻是儒家的基本命題。北宋的周濂溪、張橫渠、二程的貢獻是以內聖作主。既然以內聖作主,那麼首先講的就是道德。
什麼是「內聖」呢?就是內而治己,作聖賢的工夫,以挺立我們自己的道德人品。「外王」就是外而從政,以行王道。
內聖的工夫是每個人都能作的,就是如孟子所說:「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外王就不一定了,它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內聖的工夫不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做,而且必然能做,這是第一義。
通俗的講,“內聖”就是修身養德,要求人做一個有德性的人;
“外王”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內聖外王”的統一是儒家學者們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儒家的思想中,內聖和外王是相互統一的,內聖是基礎,外王是目的,只有內心的不斷修養,才能成為“仁人”“君子”,才能達到內聖,也只有在內聖的基礎之上,才能夠安邦治國,達到外王的目的。
同樣,內聖只有達到外王的目的才有意義,外王實現了,內聖才最終完成。
比如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立身,通達了,也不要忘記使別人也能立身,通達。也就是說,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也要滿足他人的需要,兩者都滿足了,才是一個真正的“仁者”,也才能真正做到“內聖外王之道”。立己,達己是基礎,立人,達人是歸宿。
-
8 # 明道哲史
現在處於社會的急劇變革時期,世界瞬息萬變。這個世界又是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資訊,思想都在干擾我們的判斷。這又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之前講行行出狀元,現在成功的機會更多,範圍更廣。但是昨日成功的經驗,今日已經不可借鑑,世界的發展如狂風暴雨之勢,摧枯拉朽。
在這樣的局勢下,我們每個人很容易被外界干擾,很容易迷失自己。因此要修煉自己的心性,明白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自己該做什麼,要看懂這個社會的規律並適應他的節奏,要有堅定的自我。機會於我們而言並不是每天都在的,我們只有修身以待。
陽明心學提到的三層境界:盡心知性知天,存心養性事天,夭壽不貳,修身以俟,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
9 # 護法天瓶
內為聖方才可以外為王。即真正相當長久王者的人一定是長久修行的。這樣才有足夠的德行和智慧去當王。這句話其實和厚德載物,崇尚德行是一個意思。只有內聖的人才能外王。
內聖什麼意思?最淺顯的意思,修福和修德。修德就是修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謙,修福就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所以一切從仁和佈施開始,大行佈施,大行仁德,不殺生,愛護他人,放生,行德,佈施病苦,興建大利。或者放生,修建寺院,修建佛像,等等都可以
-
10 # 森林裡的螞蟻
個人淺顯得理解,內指內心,外指行動,只有內心足夠強大,才能指導你得行動,王陽明得心經,就是人要先修煉你得內心,所有得事都是從內心開始,心是主導,入世可以田園牧歌,出世可以治國平天下,內心成熟了,就會不斷得適應這個環境,而做出和理得行動,這就是我理解得內聖外王
回覆列表
先秦·莊周《莊子·天下》:“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內聖”就是修身養德,要求人做一個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內聖外王”的統一是儒家學者們追求的最高境界。
內聖是基礎,外王是目的,只有不斷的修養自己的內心,才能成為仁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