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美9885
-
2 # 神遊毛蟲81898786
生活達到那種程度,人才能滿意?
其實,人只要能達到有吃有穿,能進行有秩序滴社會活動,就應感到滿足。但人總是群居,依託著社會關係保證生活,這就牽扯到人性問題。人滴一切社會活動,都由內心滴意志所支配。人們為了生活得更好,不光今天好,明天好,還想明年後年及一生都想過好,那就得要積累財富。財富滴積累,生活才能得到保證。
但財富有兩種可得,一是創造,二是掠奪,這就將人性分裂成兩個極端。一大群人在創造財富,而一小部分人,就將其佔為私有財產。財富積累越多,就越讓人性變得貪婪,變異為榨取與掠奪。
人,有時並不只為滿足生活狀態而生存,有時是被一種慾望所左右,貪婪是慾望滴極致,象徵著權力與統治。
有人說,西方社會將權力關進了籠子,是優秀滴制度。但是,正是西方社會,最大量釋放出危害社會滴貪婪人性。
人人都只為滿足生活所需,走共存之路,讓世界共同發展,人權平等,人格平等,首先就應將人性扶正。
-
3 # 小木公子
答:實際點說,生活中都想做個有錢人,這是人之常情。但多少錢算多呢,這是無止境的,可以說一個概念,畢竟萬達王健林一個億都是小目標,阿里馬雲對錢沒興趣了,也許個人追求不同吧,但我當玩笑了,只能呵呵。在中國一般家庭有個傳統習慣,就是除去生活開銷得有一定的存款,這叫手中有糧,心裡不慌。至於生活條件要到什麼程度人才能滿足?我覺的得看人的慾望和野心,像王健林,馬雲都到這種程度了還不滿足,何況我們這些平民呢。自己想要什麼樣生活自己去創造,一切皆有可能,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世人切莫踏紅線,牢底坐穿一場空。
-
4 # 工作外的王嘿嘿
首先,人的慾望是無窮的,為什麼這麼說,當生活條件發生改變,滿足了某一項,就會想要滿足其他選項。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你生活在農村的時候,你可能想到的只有把家裡的地種好,有住的地方,生活上有肉吃等基本要求。某一天,你不滿足只把地種好,你想去外面打工賺更多錢,你從農村走出來,見識了外面的世界,你會覺得家裡待不下去了,不再滿足原來的,你會想在城市待下去,某天,當你在城市待的時間久了,你會想著你需要一個房子,有了房子後,你會想你要有車子,有車子後,你會想著把家裡生活條件改善,總之,當滿足了某一項,你要追求的就更多,所以說人的慾望是無窮的。
其次,人的慾望是可控的。這個就比較好理解了,當你看到冰淇淋的時候,你覺得太貴,就不買了,當你看到好看的衣服,你忍住了不買,慾望是可以控制的,當然也可能是囊中羞澀,不管怎麼樣,慾望是可以控制的。
最後,慾望和慾望可控不是矛盾的,人有慾望是正常的,可以指引你奮鬥,心態是可以調整的,當然某些人經常說知足常樂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
5 # 使用者8455231352187
凡夫所執著於這個虛妄的“我”,無有本體,凡有所求,都是為實現這個“我”。因“我”無體無性,是無常,所以永不可得,不能安住,慾望永無止盡。
-
6 # 御風
人和樹一樣!永遠不不可停留下來,但是你長好大一棵樹的時候不見得你好在哪裡?根另外一棵小樹沒有任何關係!自然的世界裡你只是你
回覆列表
每個人的靈魂都有軟弱、貧乏的一面,也有強大堅定、無法被金錢收買的一面。
大多數都希望有一份工資收入,因為他們都有恐懼和貪婪之心。一開始沒錢,恐懼會促使他們努力工作,得到報酬後,貪婪或慾望又讓他們擁有用錢買到的好東西,於是就成了一種模式。
要學會讓情感跟隨你的思想,而不要讓思想跟隨你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