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也就是180年成年,250年結婚生育,300年不惑,400年而立,500年知天命,800年終老。哪麼文明的傳承拉長,科技的進步會不會是一個質的飛躍?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谷中的百合花

    歐洲基督教國家教育醫療費全免實現了共產主義,這麼容易政府賺錢的醫療互助政策都那麼難實現,別的吹那麼大牛也沒意義。人活多久就在上帝手中,科學奧秘祂顯給自己喜悅的國家民族看。

  • 2 # 機本操作

    這個問題太有趣的,以至於我突然想回答一下。

    先表達觀點,科技所發生質的飛躍,並不是壽命的延長就能促使的。

    以下兩個觀點。

    1,壽命的延長雖然能帶來知識傳承的長度和深度,卻在另一方面固化了思維,磨滅了創新性,尤其是突破性的創新。不乏例項,近代科學界的重大發現,如微積分,牛頓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都是科學家在相對年輕的時期提出的。而科學家到了晚年,反而更少獲得學術上的突破,甚至,因為固化的思維,影響整個學術界的發展方向,扼殺突破性創造。

    在此推薦劉老師的贍養上帝,內容不說了,有興趣可以看看,短篇小說。

    2,即使壽命得以延長,對於科學的發展,對世界的探索,碳基的生命形式已經給予我們種種限制了。1000年,對於歷史的長河算什麼呢,在137億的宇宙史來說,無論是100年還是1000年,都是一瞬間。很多科學家,或者是科幻作家,他們想象中的高階生命形式,都早已脫離血肉之軀,甚至,個體已經融入到了主體。也正只有這種生命形式,才有可能拋開一切生存煩惱,去探索世界的奧秘。

    有了吃喝拉撒的需求,有了生老病死的羈絆,這,從生命的角度來說,是缺陷。但從文明的角度來說,卻又有了存在的意義。

    還是推薦一本劉老師的小說,鄉村教師。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米巴經營模式如何應用於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