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歲月舊拾

    古代對“信”的稱呼有:函牘、信札、尺書、尺素、書翰、文牘、尺牘、尺簡、書函、書柬、書簡、書札、書牘、翰札、簡牘、信件、竹簡、手札、函件。

    我國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禮儀之邦。人們的社會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透過一定的禮儀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動方式來進行。 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都經常使用到一系列的應用文,如傳統的書信、名片、柬貼、啟事、題詩題詞、對對聯等,現代的如電報、傳真、特快專遞、電子郵件等。這些應用寫作包含著豐富的禮儀內容,具有中華民族濃厚的文化色彩。 古代的通訊方式:驛站飛馬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驛站實現通訊、傳遞訊息的國家,大約在3000年前的周朝中國就已經建立了完備的郵驛系統。據馬可波羅的記載,在元朝共有大型驛站上萬處,驛馬30萬匹,儘管這裡的數字可能不夠準確,但是當時驛站發達程度可以管中窺豹,略見一斑了。

    至今在江蘇高郵和河北懷來還儲存著完整的古代驛站遺址,古代帝王就是靠著郵驛系統來發佈政令和收集各地的資訊反饋,從而實現自己的統治的。由於驛站本身不只是傳遞官方的政令和軍隊的戰事資訊,有時還可以承擔一定的經濟作用,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講,它還類似於今天的物流中心。

    唐朝時,李隆基為了愛妃楊玉環能吃到新鮮的荔枝,專門從今天的四川到西安鋪設一路郵驛,正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就是此事。和現代通訊系統中有鑑權認證系統一樣,驛站的使用是需要憑證的,特別是官方的使用,對這種憑證有著嚴格的管理。

    官府使用的憑證叫勘合,軍方使用的叫夥牌,而緊急公文上標幾百里加急是論文重要程度的體現,這點類似於現代通郵政系統中的優先順序,如果七十里是普通掛號信的話,那八百里加急就是今天的特快專遞。

  • 2 # 我家狗愛吃貓糧

    古人對“信”的稱呼應該是又很多種的,“信”是古代很重要的一種溝通以及傳達資訊的一種工具,常見的稱呼有:函牘、信札、尺書、尺素、書翰、文牘、尺牘、尺簡、書函、書柬、書簡、書札、書牘、翰札、簡牘、信件、竹簡、手札、函件。大致是又著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愛情是婚姻的墳墓,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