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型英帥靚貝貝
-
2 # 遙想當年馬弓手
一方面來說,諸葛亮不大可能去打夷陵之戰。
諸葛亮去打夷陵之戰的假設基本不能成立。就如同白起拒絕攻擊邯鄲,林彪不打無把握的仗一樣;諸葛亮是根本不看好,且反對打夷陵之戰的,在他看來這時候打東吳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或者舉這麼個例子:你讓諸葛亮去打夷陵之戰如同讓巴菲特去選高位的股票,然後讓他盈利一樣;
另外一方面,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不具備滅了吳國的實力,不存在滅吳的結果;
記得前面看過一篇文章透過,劉備軍兵力,東吳兵力對比(劉備軍兵力大概十萬上下,東吳調動的兵力六七萬)、當時魏蜀吳三國的態勢(吳蜀不大可能拼光國力,讓魏國鑽空子);
得出的結論是劉備的夷陵之戰主要兩個目的:
一,樹立自己一直標榜的品牌優勢:義;二,以武力相持和威脅,迫使東吳歸還部分關羽丟失的地盤;我認為分析還是比較到位的。所以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是為了達到一個政治目的,這個目的不大可能是為了滅吳。
最後來說下,如果硬著頭皮讓諸葛亮來指揮夷陵之戰會是什麼結果;
一,從諸葛亮的能力和性格來說。諸葛是一個比較謹慎,著眼於大局的政治家;從以後諸葛北伐主掌軍事履歷來看,更多的是穩紮穩打,不會有大勝(當然也和國家實力有關),也不會把自己置於全軍覆沒的險地;如果讓他去打東吳,最好的結果就是奪回一些被吳國佔領的地盤;
二,從全域性考慮,諸葛亮也不會不考慮到魏國的存在,此時滅吳是不理智的做法;
總之,趕鴨子上架讓諸葛亮指揮夷陵之戰能達到的最好結局就是:奪回荊州,武陵桂陽等四郡;不具備滅吳的實力和時機;
-
3 # 胡侃解密三國
這個問題不該這麼問,而是應該換成,如果換成諸葛亮去,是否還會敗這麼慘?因為這不是一個人的錯,而是實力的問題,以當時蜀漢的實力勝利的可能很小,而且領軍人物也沒有對對方有碾壓的優勢,反倒有所不如,所以換稱諸葛亮也是一樣。
如果說會有不同,那就是謹慎的諸葛亮不會如此大意的佈陣,也就是說諸葛亮還是會敗,就像後來的北伐碰到司馬懿一樣,就不給你機會,那你也只能無奈撤退,所以如果換成諸葛亮估計早就退軍了。而劉備是已經飄了,天敵曹操已經死了,東吳能讓自己看得上的周瑜、魯肅、呂蒙相繼死去,劉備認為東吳再無人才可用,陸遜在劉備眼裡只不過是一個黃口小兒,根本沒入了劉備的法眼,所以劉備此時感覺自己已經是天下無敵的,所以完全放鬆了警惕,即便把陣營擺了上百里,還認為陸遜不敢出頭,俗話說“驕兵必敗”,劉備也為自己的自大付出了慘重代價。
諸葛亮在事後說的一句話很有看點: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這裡並不是諸葛亮在誇法正,而是發自內心的感慨,在軍事奇謀善策方面諸葛亮是打心裡佩服法正的,“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有人說讓諸葛亮制衡一下法正的時候諸葛亮的反駁,而且劉備在軍事上的確更信任法正,諸葛亮說的也明白,就算是東征,如果法正隨行,必不會讓劉備狼狽至此,但也不敢說保證讓劉備贏,只是說能讓劉備不陷入危險而已。而軍事能力不及法正的諸葛亮能做到的就是少點損失,給蜀漢留住元氣。
所以換成諸葛亮的結局可能就是雖然失敗,但是損失不大,甚至有可能討要回來荊州一兩個郡,並不關乎東吳的存亡。
回覆列表
諸葛亮是強硬的聯吳抗曹派,不會跟東吳開戰,如果東吳統帥仍是陸遜,就算贏了,也可以遇見是險勝,兩家深知曹丕坐山觀虎鬥,最後結局也只是義和,以蜀國兵力是不可能滅東吳抗曹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