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在之思

    範跑跑,這個問題瞬間讓我想起的就是他——汶川大地震時跑得比學生還快的中學教師。在當年舉國皆悲的大環境下,在那些為了救孩子犧牲自己生命的英雄教師的襯托下,範跑跑真的是千夫所指,佔盡惡名。

    那一年餘震特別多,以至於學生們猶如驚弓之鳥常常出現幻覺,有一次我正在板書,突然聽到呼啦啦的奔跑,回頭一看一小半學生已經竄出了教室,原來是一個孩子覺得燈在晃,於是蹦起來就往外跑,孩子們條件反射的就跟著跑,我假裝嗔怪大家:你們也太不夠意思了,都不叫上老師啊!於是這堂課的後半部分,就成了討論:大地震來時,是自己先跑,還是叫上同學一起跑。

    剛才自顧自跑得學生說:老師,我腦子一片空白,第一反應就是趕緊跑,沒來得及想別的。拉著同學跑得學生說:我啥都沒想,看別人跑,拉著旁邊的就跑唄。可見無論怎麼跑,大家在極端緊張的情況下的反應都是基於本能,既然是本能反應,顯然不應該進行道德評判。學生問:老師你怎麼跑?我說我不知道,大地震那天我反應過來後是先衝進臥室拉上我爸往外跑的,但是如果在學校,我不知道我的反應會是什麼。而且,我是在大學,面對的都是成年人,我作為大學教師的職業道德就是教書育人,不應該包括人身保護。可是如果我是幼兒園或者小學中學教師,作為教師的職業道德應該有更寬泛的要求,畢竟孩子們年幼缺乏判斷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需要老師的特別照顧。

    但是我還是要說,在生與死麵前,往往就是一念之間,那個一念的本能,不是靠你想有情有義就能夠有情有義的,它不是選擇題,不是主觀題,它就是實實在在的一個神經反射,不要給本能解讀那麼多的價值出來,本能就是本能,可能有的人是利他反射,可能有的人是利己反射,無所謂高尚還是卑劣,也無需為此感天動地的宣傳,因為宣傳不過是反過來印證:利他反射的人,還真是太少。

  • 2 # 一個土豆lll

    這個命題大概可以簡略的分成四種情況。

    1:選擇有情有義,並且活下來還獲得了名望。

    2:選擇有情有義,沒有活下來但是獲得了名望。

    3:選擇無情無義,活了下來,但是名聲變差。

    4:選擇無情無義,沒有活下去,並且名聲變差。

    但是,大部分人在問這種問題時一般都是在問1和3這兩種情況選哪個。

    這取決於哪一個給予我的利益更大,有些人會覺得名聲、尊嚴、面子之類的比命還重要,當然有無私奉獻的人,但是畢竟是少數,我認為大部分人都沒有。

    如果是我,我會為了活下去,去選擇無情無義,因為當你真正的去面臨這種情況時,才能感覺到人性如此脆弱,不堪一擊。

    以上純屬瞎編,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3 # 饞貓養成記

    這個問題不好定論。

    每個問題都有兩面性,主要還是看當時的環境影響,因為往往一個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得出的結論、做出的選擇就會有所偏差。

  • 4 # 悟空悅心

    如果命運開了一個玩笑,讓人曾在死亡的路上走過一回,對生便有了全然不同的解讀。放下了執著,選擇從容與平淡。

    其實,我們談生與死,不到那一刻,永遠不清楚自己如何選擇。只能從對過往閱歷感悟上作個人的猜想。

    生命過程中給予心底生起的是感恩,便回之予有情有義;反之,生命過程中感受的是傷害與不滿,無法放下,也就選擇了無情無義。

  • 5 # 魚兒離不開水60

    只有經歷了生與死之間的垂扎,你才能痛徹心屝。一直以為生死離我很遙遠,當父母相繼離我遠去,我才真正感悟生命的脆弱,自己的無能,金錢,房子,車子真的都是執身外之物。多少次看著父親靠著呼吸機維持著生命,兩隻空洞無神的眼睛,我無能為力,只能有情有意沒有意義擲錢,盡孝。父親最終走了,母親突然癱瘓在床,一年又一年,一向強壯的母親到最後手臂如同嬰兒般的瘦小,我心如刀割,束手無策。母親走了,我執拗地認為這是母親的解脫,說得有點無情無義,可在生與死的邊緣,那是一段痛苦的煎熬。……說得都是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玩古玉練的是眼學,全憑好眼力吃飯,誰也不會把自己古玉拿去讓你做各種實驗,您說呢?